数学教学如何导入_学习
数学教学如何导入
数学教学如何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以旧引新导入法
以旧知识为桥梁 ,使知识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地引出本堂课的课题。如“因式分解”的第一堂课,可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并举几个例子,如(x+3)(x+2)=x2+5x+6,(x-1)(x+2)=x2+x-2。教师及时地指出,把上述过程同步反过来,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整式积的形式,就是我们这节要研究的因式分解。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同步中,很自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感悟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导入还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类比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进行类比,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利用类比法导入新课不仅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了课题,同时也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景创设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必须通过对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创设最佳的实效性情境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开篇,提出相应的问题: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情形?猜一猜有几种情况你能赢?这样,学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戏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情景的创设就是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它的实效性。
二、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有实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主动去学习。设计较好的课堂提问,有时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提问也要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所有这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联系实际,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适时、有效地提问,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具有实效性。
三、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被我们的老师所应用。我认为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的一项探究性合作学习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过程。因此,教师应创设必要的合作探究情境,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获取知识。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时,教师就要充分创设时间、空间环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首先弄清学生的实际,懂得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希望老师为他们做些什么;必须弄清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座谈、提问、检测、问卷调查等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学法现状,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教学;必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起他们热爱学习、酷爱学习的品格;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更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光荣义务;要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建立融洽、亲密、和谐、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调查表明,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老师的因素是其它诸多因素之首。[2]一些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是因为老师曾有意或无意地伤害过他,他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因而疏远了数学老师也疏远了数学课程。而对于哪些备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学生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们带着惟恐不能取得好成绩而有负于老师培养的心理,会自觉学好数学课程。
在评价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可以按对的批改,给学生订正错误的机会,可以在作业后面加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充分肯定进步,指出潜能和不足,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针对学生较困难的学生作业,可帮助订正出正确的答案,或当面指导、讲解。
在数学测试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出题可划成三大类:基础巩固题、强化提高题、能力拓展题。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对试卷认真分析,评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都能看到各自的优点,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创造思维方法的渗透
儿童时期的思维是特别富于直觉和想象的,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逻辑和常规的约束,在他们的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直觉思维的苗子。如对一道应用题久思不解,但突然想通了,他便直接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过程。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直觉思维。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不能苛求他没有过程。因此,在使学生思维不断条理化、逻辑化的同时,教师必须重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这种直觉和想象能力.因为这种直觉、顿悟和想象与他的创造性有很大的联系。
例如:某厂每天生产200个零件,需要6天完成。现要提前在5天完成,现在每天应多生产多少只?学生一般是这样考虑的:先求该厂要生产的零件总数,200×6=1200(只),再求5天完成需每天生产的个数,1200+5=240(只),因此现在每天多生产240—200=40(只)。通过三步列式才能解出此题。而有的学生则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想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突然想到一种巧妙的做法:200+5–40(只)实际上。要提前在5天完成,就是提前1天完成,只要把原来1天应生产的零件数平均分到5天内完成.就是每天多生产的零件数。
想象思想方法的渗透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脑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时候,不仅能对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形成知觉形象和记忆表象,而且能根据别人的口头或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根据自己的创造,形成未曾见过的事物的形象。想象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表象的夸张、升华和理想化的改造。它可以脱离现实,但却以现实为基础。科学的发现常常受益于想象的创造功能,小学生在这方面的想象力不可低估。在数学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多看一看,多想一想.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进行想象。 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只要平时有观察和归纳的习惯.又有一定猜测的能力,不难发现有以下规律:百位数从零形开始逐次加1,十位数恒为9,个位数从9开始逐次减1。于是得出各式的结果:396,495,594,693,792,891。
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不只是单纯的思维活动,它本身就蕴涵了情感素养的熏染。我们在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更加应该关注的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渗透,有意识地挖掘蕴含在教材里的隐性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挖掘、体会、运用、领悟、内化和升华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教学如何导入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