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如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如何教学设计?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操作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容易让学生产生数学枯燥、数学难学的学习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认识负数》时,课的开始创设这样的教学活动:蔬菜市场来来往往的车辆正在运进和运出一些蔬菜,请你来当一名记录员,记载蔬菜运出和运进的情况。在这样生动、熟悉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身为“记录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要求他们记录“运出黄瓜200千克,运进西红柿200千克”时,学生采取不同的记录方式:黄瓜200千克,西红柿200千克;黄瓜→200千克,西红柿←200千克;黄瓜+200千克,西红柿-200千克……学生参与的热情被激发,他们在交流、批判、争论中逐渐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记录方式。在如此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轻松地学习了知识,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设计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亲自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探索新问题。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当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的过程,交流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并没有戛然而止,而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将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是的推导方法吗?
 

学生们片刻沉思之后,利用手中的材料进一步探索发现:以平均分成16份为例,还可以拼成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2π[WTBX]r[WTBZ]÷4,高是4r,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用2π[WTBX]r[WTBZ]÷4×4[WTBX]r[WTBZ]÷2也能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伴随着下课铃声,又有同学在进一步探索,可以将圆拼成近似的梯形吗?还有其他的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数学探索的热情并没有停止,发现知识的成功感依然伴随着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培养。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很有道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艺术,虽有一般规律可循,但无一成不变的教法,只有创造精神才能使教学有永恒的生命。
 

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教师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更活跃,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指导有效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重要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索的新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学习,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弥补课堂上教学不足,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情况变化莫测,如果这时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角色,融入到讨论中,就会导致“华而不实”的合作场面。
 

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必须要参与,并做好指导。例如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有些空间表象的问题,像“三角形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等等这些课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把第一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思考中产生自信。在课堂上,学生就能较好与教师设计的活动形成互动,利用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探讨问题,自行找出差别。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因题而异,因人而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不同的作业,使每位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且通过练习有所收获,特别针对部分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通过习题慢慢弥补差距,学生既能体验到独立完成作业的快乐,也能增强学习的欲望。

在评价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可以按对的批改,给学生订正错误的机会,可以在作业后面加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充分肯定进步,指出潜能和不足,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针对学生较困难的学生作业,可帮助订正出正确的答案,或当面指导、讲解。
 

数学测试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出题可划成三大类:基础巩固题、强化提高题、能力拓展题。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要对试卷认真分析,评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都能看到各自的优点,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在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渗透。教学中,在阐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应凸现数学思想方法。如在一年级数学教材“比一比”这节课中,书中给出一幅小兔搬砖和小猪搬木料的劳动场面,并给出两幅一一配对图,一幅小兔分别对四块砖的图形,以此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另一幅是小猪和木料配对图,说明木料多,小猪少,建立“多”与“少”的概念,渗透对应思想;又如教学求圆面积时,学生发现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有困难,思路受阻,教师及时点拨能否把圆剪拼割补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经过一番探索,学生有的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拼成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等,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如果分的份数越来越多,这条线将怎么样?这个图形将怎么样?再多呢?再多呢?……无限多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极限思想、化归思想领悟较深。这两个例子,前一个渗透了对应思想,后一个渗透了等积变形思想和转化思想。对应思想、等积变形思想、转化思想都是构建知识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新知识就无法构建,在新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契机,引导思维方向,让学生领悟隐含于知识形成发展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实践操作中渗透。实践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实践操作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形象深刻,更能实现迁移,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如教学“三角形”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4根小棒(4cm、5cm、6cm、10cm)中任选三根摆三角形,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能摆成三角形的是:5cm、6cm、10cm和4cm、5cm、6cm,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是:4cm、5cm、10cm和4cm、6cm、10cm。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归纳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渗透了归纳的数学思想,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问题解决中渗透。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解决实际问题是它的一项重要功能。“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从分析到综合的过程, 学生只有掌握特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发现并分析数学问题,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类似这样的题目,就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假设为一个数,因为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所以可分别求出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再求出它们之间的百分比,这里就用到假设思想来解决问题;又如:买4双球鞋与12双布鞋的价钱相等,买2双球鞋与3双布鞋要付29.7元,球鞋和布鞋每双各多少元?由己知条件可以推知,2双球鞋价等于6双布鞋价,用6双布鞋“替代”2双球鞋,把“买2双球鞋和3双布鞋要付29.7元”转化为“买6双布鞋和3双布鞋要付29.7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就用到了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如何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