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突破

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突破?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教师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以灵活解决,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化抽象为直观
 

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拼摆中建立知识表象,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感知中丰富感性认识,从而保证其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一个面,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想一想每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让学生在摸、看、想中建立知识的表象。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的计算公式。
 

二、搭桥铺路,同化难点
 

教师在讲解中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熟悉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对比分析,类比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类比相似的知识难点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知识作深入浅出的辨析,以防止旧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形成干扰。如教学“化简比”时就应与“求比值”进行对比分析:“求比值”也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以旧生新,巧妙牵引
 

在教学新知识以前通过复习等手段,让学生获得掌握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旧知识,通过以旧生新、巧妙牵引的办法促进新知识的掌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新络点、知识产生的关键占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应用以后,能初步感知到规律所在,但不十分清楚。这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理解问题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在问题的疑难处展开讨论,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在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时易发生障碍。教师应及时给予启迪引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排除障碍,继续思考,从而克疑难问题。
 

3.在解题策略的运用上展开讨论,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解题策略的运用,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策略的动手上展开讨论,呈现不同的解题方法,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的信息,又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的思路,在策略应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作业的设置也可以是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并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弹性的题目,并要及时批改。只要学生每一次比前一次稍有进步,就应该激励评价,使学生在品尝智慧之果的甜美时鼓起继续攻关的勇气和决心。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的主线要围绕数学知识得发生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数学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本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客观环境中,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经验,加强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推导出新的数学结论,这样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设计要善于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情境,重视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找,在比较和迁移中掌握数学方法
 

教学设计要创设适合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把新的数学问题隐藏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自己发现新问题,从而积极探索新思路的过程。而设置教学情境是这一模式的前提,起着思维定向、激发动机的作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新的问题,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原有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新的知识,情境的创设应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思考和探究,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其中的问题。
 

例如解答下面的练习,著名的数学家斯蒂芬・巴纳赫于1945年8月31日去世,他在世时的某年的年龄恰好是该年份的算术平方根(该年的年份是他该年年龄的平方数),则他出生的年份是?摇 ?摇?摇?摇,他去世时的年龄是?摇?摇 ?摇?摇。我引导学生分析,首先找出在小于1945,大于1845的完全平方数,有1936=442,1849=432,显然只有1936符合实际,所以斯蒂芬・巴纳赫在1936年为44岁。那么他出生的年份为1936-44=1892年。他去世的年龄为1945-1892=53岁。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认知冲突,使学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又能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是对过程的理解和发生原因的认识,是一种对以前和现在以至今后的发展的反思和展望。
 

营造的数学课堂气氛

注重实验教学,延伸和谐
 

数学实验室走进数学教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数学实验有许多教学功能,其中数学实验对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个作业中的错误纠正了,过不了多久又有同学再次重犯,如(2a)n=2an是学生常犯的错误,这是受到乘法分配律2(a+6)=2a+26的思维影响所造成的,(1)把一张A4打印纸对折5次后,观察它的厚度是多少?(2)把2张A4打印纸对折5次后,观察它的厚度是多少?这个实验可以使他们加深对公式(ab)n=anbn的理解,自主纠正错误, 通过数学实验设计,使学生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系统的分析力、全面的归纳力,又增强了学生锲而不舍的探求精神。

渗透学法指导,升华和谐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因此,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和“反思”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学会阅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书籍其实很多。 其次学会反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突破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