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_学习
小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数学方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质疑问难激趣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用学生质疑,学生解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倒数》这节课时,我问”谁能说一说倒数的求法?”一位学生说:”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另一个学生补充说:”这样说不全面,应该0除外。”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启发:”为什么要把0除外?””因为0与一个数相乘的积不可能是1。””0是没有倒数的”。我说:”把两个同学的意见合起来就全面了。”我又问:”你们对学习倒数这一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此时学生提出:”1有没有倒数?为什么要学习倒数?小数的倒数怎样求?0除外,是否所有数都有倒数?”我及时表扬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好学风,并请学生小组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我来总结。通过学生质疑,学生解疑,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培养。
联系生活激趣法
现实生活学生再熟悉不过了,把他们生活中的事情带到课堂中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我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我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如说造成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我继续问:”就造成这样的形状吧(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形),行吗?”学生们回答:”造成椭圆形也不行,因为如果造成椭圆形的车轮,车子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我再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气氛热烈,说出了圆的特征,同时也更深层次地认识了圆。
因为我们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老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以上所说的三种方法外,激发兴趣还有猜谜语导课激趣法,比赛激趣法,游戏激趣法等,这些方法可灵活运用,也可以多法并用。
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挖掘趣味数学巧添兴趣
数学学科颇具严谨性、抽象性、广泛性特征,学习中若过分突出前两个性质,学习数学知识就凸显枯燥抽象,不及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吸引学生,数学学习就乏味,就会遏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蕴含吸引人的魅力是多元化的,教师若悉心探索,潜心挖掘趣味数学,研制数学味精,精心烹饪数学大餐,定会秀色可餐,数学学习会像鸡肋一样食之有味,弃之可惜,巧添学生寻觅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爆料逻辑推理时,不管定理有无逆定理,有些学生随心所欲滥用,为加深对知识的感悟,设计学习片段,问:“你爸爸是男同志,其逆命题是:男同志是你爸爸,此话当真?”聆听这诙谐有趣的问答,学生放声大笑。
在愉快的笑声中,学生感悟到原命题和逆命题不一定是等价关系,命题要经过证明确认正确方才用。转换至学习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窗口,教师直立于讲台,双脚并拢,挺胸收腹,舒展二手臂,似平面直角坐标系,随学生歌唱:“一次函数y=kx+b,当k>0时,其图像从左至右逐渐上升,当k<0时,其图像从左至右逐渐下降。”教者移动双臂模拟出相应一次函数的图像,此时此景,学生捧腹大笑,激情洋溢,纷纷站立亦唱亦舞,顿时沉浸在歌舞之中。幽默有趣之语言,充满情趣之歌舞表演,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愫,起到了快速获知、永恒储存数学知识之功效,增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浓郁兴趣。
注重实践体验刺激兴趣
兴趣源于思维,思维源于动作,禁锢了动作,思维得不到提高,兴趣得不到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经历实践体验,只有教师演示,学生无亲身体验,学习数学会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如浮云。让每个学生参与体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让其品尝到学习数学的无穷趣味,刺激其探究数学的浓厚兴趣,极具启思益智之能。爆料学习等腰梯形的性质时,用多媒体演示:读一读、做一做,如图所示,在教材P119的方格纸上,画一等腰梯形ABCD,过两底边AD、BC的中点E、F作一直线,将等腰梯形ABCD沿直线EF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相似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给学生创造一个直面高科技事物的机会,让学生测量出移动通讯铁塔微波转播站的高度。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表演舞台,赋予学生更多期望,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学生历经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小组合作讨论,班级交流,群策群力探究出等腰梯形的性质,会感知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的真理,群策群力探究测出铁塔的高度,会感悟到数学知识真有用,我真行,我要学好数学。在实践操作合作探究中,启迪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创造力、探知力,刺激了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欲望。数学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兴趣越浓。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
1.幽默的比喻,可引发兴趣。
数学知识有些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一课时,我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分米是祖父和父亲相连一代的祖、父关系,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说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不仅在欢笑中学习记住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隔一之间的是100,还强化了学生的推理记忆。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2.游戏活动,调动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较短,恰当地插入些游戏,可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自觉地投入到浩翰的知识海洋之中。例如我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一个比较重?”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棉花和铁拿出来,当学生看到放在讲台上的棉花和铁时,有的学生认为棉花重,铁轻,理由是棉花比较多;有的认为铁重,棉花轻。谁都说自己的结果对,谁也不肯认输。就在学生们争执不下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做游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通过用手掂一掂,再用天平比一比,称一称,最后得出,讲台上的棉花和铁一样重。从游戏中,学生们不仅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且学会了处事的知识。
团结协作,让学生学会集体生活
与人集体生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现在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家庭条件较好,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而为了帮助孩子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毛巾是生活用品,不应放在卖文具的地方。”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皮鞋也应放在卖鞋的地方,放在这里不方便卖也不方便买。”还有的学生说:“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应该与地球仪的位置对换。”……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的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学会动疑,培养生存发展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好基础,而这就要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始,在练习质疑这一环节中,教材中的许多练习就是实际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解答问题。如有一题是讲幼儿园买面包,一个班15个学生买哪两盒合适,有三盒供学生选择:6个、8个、9个,有的孩子就提出要多买两个给老师吃。而在计算连减时,有学生依生活实景,想出了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个和的办法。其实这些孩子能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足见,练习中的那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学会生存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营造的数学课堂气氛
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操作”是小学生的爱好,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具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进行操作学习时,学习情绪高涨,并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带动大脑进行思维。因此,学具的操作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能。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先复习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接着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思想方法自己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时学生思维活跃,以自己剪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为学具,展开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有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有的则转化为三角形。最后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略加以引导, 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堂动手操作课,在教学对称的一些图形的特征后,先让学生在方格图纸或图片上动手画一画、拼一拼对称图案,再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剪一剪,利用对称图形的知识特点剪出一个个美丽的花样图、动物对称样本,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我也收集了一些对称图形样本贴到黑板一角,让学生感知对称图形的美丽,感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1.渗透学习方法,丰富创新内容。 记得以前教育台播放过一位老师教《质数和合数》的电视。师生基本上不讲话,只用手势,要求是:①必须用乘法;②限用自然数; ③不能用“1”。接着教师写:4=?学生提出:4=3+1,教师摇头,用手指指要求。学生思考后提出4=2*2,教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出示:6=2*3、8=2*4、9=3*3……,接着教师出示3=?学生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学生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教师问了一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