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_学习
怎样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
怎样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成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与数学有关的方法。
比如,在以往的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向学生灌输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这样就能比较容易找到解题思路,但这个思想学生往往听的时候很明白,做的时候却不是那么明确。这时,如果有一个笑话可以刺激他们的神经,那么对于学生理解这个思想就会很有帮助。有位教师讲了这么个笑话:有个数学家到消防队去应聘当消防员,消防队长测试他有没有做消防员的能力。他把数学家带到消防队后院小巷,问数学家:“如果货栈起火,该怎么办?”数学家回答说:“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还有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学生听了这个笑话哈哈大笑,但是没有人说数学家迂腐,却对“把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有了很深的印象,在解题过程中很明确地贯彻了这一原则。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个场景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批评学生过于自信和盲目,或者通过题海战术来加深学生对解题思想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压力就会很大,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沉重,数学也将不再那么有趣。而教师若用讲笑话来指出学生的错误和加深学生对数学解题思想的理解,效果就会比前述方式好得多,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既能指出学生的错误又能让他们觉得数学有趣,一举两得。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巧妙提出问题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对活跃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关键是设变量、列等式。设变量这一点没什么困难,难点在于利用已知条件列出等式。这需要学生综合各个已知条件作出合理的数学等式建构,需要学生带着“找等式”的眼光去看待各个已知条件。很多学生做应用题遇到困难就是因为找不到解未知数所需要的方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找等式”的意识。意识的培养往往可以通过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例题来实现,这时,我们如果能把社会生活实际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巧妙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效果就会很好。
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用幽默的点拨维护良好课堂教学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由于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幽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保持下去。幽默的“点拨”,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更好地维护课堂秩序。如:一次课上,一位平时比较调皮又不爱学习的男学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用后门锁敲桌子,发出的声响很大,其他学生回头看看他,又看看我。
这时如果把他训斥一顿,固然能恢复课堂的严肃性,但这样做势必就会影响师生的情绪,继而影响课堂教学。我很生气,但没有表现出来,冷静后笑着对他说:“某某学生,你是不是觉得老师上课很单调,想给老师伴奏呀,谢谢你了。但这会儿场合不对,学生都看你了,他们不看我,我不成配角了吗?你太不够意思了,竟然与我争主角。”学生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迅速把锁收好。
用幽默的交流缓解师生尴尬局面
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令人烦恼、尴尬的事,生气、发脾气无济于事。此种场合,若暂且放弃常规思维,用幽默的方式,也许能事半功倍,如汤沃雪。因为幽默表达的是善良的意愿,不致伤害人,瞬间即将尴尬化解得一干二净。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时紧张答错了,我说:“没关系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接下来回答问题你肯定成功。”
或者有的学生起立后,因为不会而羞愧,一言不发,我就说:“我相信你下次会在沉默中爆发的!”又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正值学生做练习很安静的时候,我不小心把三角板掉在了地上,学生都看我,真让我不好意思。但我很冷静地说:“看,三角尺都等不及了,正要为你们解决问题呢。你们都完成了吗?”学生说:“还没完成。”我说:“那好吧,让它再忍一会儿,你们快一点。”凭借幽默,课堂教学进入“化境”之地。这种教学的幽默艺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怎样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挖掘生活资源,激发学习动机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我们提倡“让知识平易近人”,让我们的学生看到它、摸到它、听得到它……让学生在生活的每个时刻、每个角落都体验到它。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或创设、操作、猜测、验证、交流、反思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真实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在数学“加减法简便算136-98”时,我设计这样的情境,爷爷带136元钱给小明买一件98元的上衣,同时出示136元钱,(其中有1张佰元钞),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买卖中付钱、找钱的过程,引导学生把“付100元,再找回2元”用算式表示出来。通过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处理,“136-98=136-100+2”、“136-98=100-98+36”的算,其中的道理便不言自明。再如“学生的空间感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他们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用儿童生活中经常见的事物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与推理。如教给学生“前后”时,以排队上车、跑步比赛、教室座位等呈现“前后”在生活中的原型,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生两条直线平行时,以双杠、铁轨、雪撬、扶梯、扶栏等来感知平行概念。这样以生活原型作为思维的材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原创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角色互换,训练学生养成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的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总有学生上课分神,不能聚精会神的听讲,学习效率低下,无论是当堂教育还是课后批评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方法不当,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且对事物的兴趣容易转移。针对这些特点,教师要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通过互换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例如教《十的加减法》中,我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同桌交流、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还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组合交流)中“创造”出了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又如教学《十几减七》时,我又让学生当一回“售货员”从15个苹果里卖出7个,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得到多种拿法,由此“创造”出了各种计算“15-7”的方法。再如《统计》课中,可以让学生把附页的花剪下来分颜色理一理,按红花5朵、黄花4朵、兰花3朵、紫花2朵的顺序分类整理后,学生提出了“比多比少”“最多最少”“一共多少”等问题,有一个学生冒出:“我发现它们像楼梯”的“非数学”的回答,这正是学生思维精彩的“意外事故”。课后,让学生统计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等,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紧密联系实际,体会应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数学的目标之一,而且“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通过复习旧知“克”引出其它重量单位“千克”,学生分别进行“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加深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猜、算、称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出1千克=1000克。最后选了一道与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又让学生调查了3位同学的体重,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大小、分别挑出一个体形较胖的、一个体形较瘦的和一个中等体形的同学。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中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学生对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从易到难,要根据教材特点,巧设一些合乎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有想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诸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无用的问答。
如教“求组合图形面积”内容时,我针对一个组合图形,当时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仍束手无策时,我及时问道:“这个组合图形可不可分成我们已经学过的规则图形呢?”这时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组合图形分解成几种规则图形,进而顺利地求出该图形的面积。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