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怎样有效

数学课堂怎样有效?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学习方法。
 

一、利用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发展过程,学习数学家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定理数学和公式数学。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锥体体积均可用实验观察使学生发现结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以通过平行线的作图或者通过度量同位角来发现。

二、用故事创设情境
 

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动手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例如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平面展开图”的学习,这是实践课,应该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直观地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挖掘课文内容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发现新旧知识的矛盾,也可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产生矛盾从而形成问题情境。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开发潜力,保护好奇心理
 

1、以数学知识的魅力,萌发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感受它严谨的科学美,辩证的哲理美、简洁的内容美,和谐的规律美。细心品味数学家心灵智慧撞击出的这种数学知识的魅力,以数学独有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萌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表示小华比小红大2岁时,可以用A+2表示;每枝钢笔8元,买b枝可以用8b元来表示……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太方便了。
 

2、以新颖有趣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的艺术会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地求知欲望。求知欲望的强弱,决定着参与意识的高低。求知欲望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驱力,也是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前提,孩子们对新颖有趣的事物容易发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产生探究的愿望。教学《分数的认识》中,我以分西瓜的故事引入新知,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想想,师徒4人平均分,可以吃1/4,猪八戒却想吃1/8,它的想法是聪明,还是愚蠢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些同学拿起了准备好的纸片,又画又剪彩。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了1/4和1/8的道理,无须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
 

联系生活,把数学变容易
 

1、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难点,教师感到不好教,学生认为不好学,再加上人为制造的难点,更是让孩子不知所措。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己的已有学习经验球来分析解决已经是非常好的,如果硬要学生完整分析每一步的依据,对于孩子来说困难是非常大的,这样的人为拔高要求,只会让学生尚失学习的信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实际。联系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突破难点,多一些自由、生动的讨论。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喜欢方法叙述数学现象,哪怕体会是肤浅的,但毕竟是孩子们亲身的感受。只有外在地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体验,才算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2、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数学变得容易一些。容易对学生来说就是具体、熟悉,而不是抽象、陌生。要想使数学变得具体、熟悉,就要从孩子们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具体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经历数学学习《人民币》,可以让学生借助学生喜欢玩纸币游戏,让学生模拟去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在买卖中学会人民币使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所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营造寓教于乐的数学课堂氛围

面向全体,由易到难,和谐发展
 

“面向全体由易到难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课堂设计要统观全局,有梯度,有层次,在引入新知识、设问、巩固联系、作业知道等方面都主要要考虑到好、中、差学生,让尖子生学活,让后进生学会。 如在三年级的“求剩余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应用题题意的理解程度,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请第一大组全体同学起立,然后示意其中的10个小朋友坐下,还剩下多少个小朋友?(原本笔者在学生说了事情后还设计了提问:那么你可以问什么数学问题呢?“但这个学生表述得相当完整了,是笔者没想到的。)师:那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的情况吗?生:16-10=6(人)。
 

师:请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现在出现了什么情况?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情况吗?(还是第一大组的全体同学起立,我让他们两个两个地坐下,一共坐下了5对。)反映快的学生:16-2×5=6(人),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要想知道还剩多少人站着,就得知道原来有多少人,坐下了多少人,然后相减就可以了。师:和第一次相比情况有什么不同呢?生:第一次坐下几人已知,第二次要先求出坐下的人数,再减。在对比学习中鼓励学生质疑,同学之间自行答疑,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请别的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交往,学习了互助,很好地掌握了一步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找到了中间问题,很好地解决了生活问题,提高了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枯燥”“乏味”,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很容易让课堂变成“灌鸭”。如果让孩子们在他们喜受的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就能使孩子们将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如在教学《分一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分一分”的游戏。课前我准备了2个苹果,带着苹果上数学课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我请几个学生上台进行“分苹果”的游戏,学生兴味盎然,2个苹果分成4份、8份,从而自然引出分数的产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印象深刻,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另外,我还设计了把一个圆纸平均分成2份、4份等游戏,再次让每个学生都在游戏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意义。
 

数学课堂中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促使每个学生都充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学完“角的初步认识”,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下面这个图形中藏着几个顽皮的角,谁有本事把它们全找出来? 有的学生说3个,教师:“说得好。”有的说4个,教师:“真聪明,你又找到了1个!”对能说出6个的学生,师:“真棒,请你来当当小老师,教大家找出来,好吗?”学生从玩中学到知识,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在思考中创造、发展,每个学生都喜欢动脑,乐于思考,始终处于主动乐学的氛围之中。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引导学生探索,激发主动学习
 

在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牵着学生只朝心目中的一个方向去寻找答案,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对结果作出大胆的猜想,在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需求时,引导他们去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思维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按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①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是否也运用可以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②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③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④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像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并不发号施令,而是做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当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探索欲望时,教师鼓励他们积极地探究,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其探究的主动性,等到解决了问题,学生的成功感也会特别大,这对于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内驱力很有必要。
 

把握开放度,激励主动学习
 

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即课堂教学的开放度要注意数量界限,超过一定的界限就要引起质变;而量变这个度太远,则达不到教学目的。这个开放度必须以是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发展为目标。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与面积后,要学生练习:用24根1厘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刚开始,学生能说出一两种答案,但通过数学探究,学生慢慢体会到此题关键是确定长与宽,且长与宽之和是12,故它的面积可以是1×11=11cm2、2×10=20cm2、3×9=27cm2、4×8=32cm2、5×7=35cm2、6×6=36cm2。
 

这样,通过数学探究,就能找到解题规律,在此基础上,将探究引向深入:怎样围面积最大?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此类开放性问题,则有两种不同的对待方法:一是教师就此收住,不再往下挖掘,这样,课堂教学的开放度没有达到,不能算完成了教学目标;二是教师会主动抓住时机,进一步深入研究,把握开放的最佳界限,做到放得恰当,收得及时,提高学生思维的含量,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怎样有效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