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提问技巧_学习
小学 数学教师提问技巧
科学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引导教师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还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加有意义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教师提问技巧。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新课程特别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好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想问”的欲望,为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堂上,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让每一位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这个三角形每一个角的度数。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画的三角形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报出来,我很快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接连五、六个同学“考”了我,我每一次都能快速准确地说出答案。学生就觉得十分好奇,纷纷在下面议论起来。我看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的同学说:“难道这里存在什么秘密?”有的同学说:“是不是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存在一定的规律?”有的同学说:“难道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一个固定的数?”这样,同学们提问的欲望就被得到了有效调动。
提供开放性材料,使学生“能问”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性材料能够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开放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探索真理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与交流协作能力。
例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开放性学习材料:讲台上有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现要计算这个茶叶罐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呢?因该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兴趣大增,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想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均能求出这个茶叶罐的体积。并且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归纳出了要求茶叶罐的体积,只要知道茶叶罐的底面积和高就可以了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大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留给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善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首先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为学生示范如何提问,并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已思考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善于提问的习惯。
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问“半径长度都相等”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特征的实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问题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一次评价,就是一次鞭策。
例如,学生问对题时,教师要鼓励说“你真棒”,“好极了”;学生问错题时,教师要说“你会成功的”、“你能行”;学生不敢问时,教师要说“老师相信你”等。用真情述说成绩,鼓励学生再攀高峰;用热情激活上进心,为学生描绘美好前程;用激情抚慰不悦的心境,指点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迷津。没有冷漠的语言,没有冰冷的面孔,没有呆板的模式,没有无情的指责。这些都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敢于提问。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怕”的心态,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知识面和见识没有城区片的学生广泛,又很自尊,怕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甚至幼稚,被同学取笑,怕老师批评指责,不敢发言。对此,在教学中,老师应消除心理障碍,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索问题的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要尊重学生。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者不着边际,也要运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励,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
还要教育引导取笑他们的同学给予理解和帮助,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学一年级<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五种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并使它动起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生在欣赏图的同时自然就会发现并提出:牧童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怎样拼?可见,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提问要有针对性
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
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肯定,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在学习《人民币>一课时,学生在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会追问到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等面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和肯定敢于质疑的这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问题意识始终旺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师提问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