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_学习
浅谈 小学 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有效提问的策略有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大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即教师应在课前有所准备,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能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最终达到解惑的目的,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
例如我在教学生解答一道题:学校把360本科技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苦思冥想,这时我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层的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是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科技书总本书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这一问正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有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积极评价,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敢于提问。例如,有一道题,“用10元一张的钱去买9盒牛奶,每盒5元,至少要带几张?”学生都知道9盒牛奶是45元,但在回答时,有的学生提出“至少”两字可以不要,有的学生却不同意。
我首先肯定学生爱动脑筋是好的,并且表扬了他们,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想:既然题目中有这两个字,同学们再讨论一下看到底能不能丢?经过一番讨论,不少学生提出“至少”两字不能丢,如果丢了,就会有多种答案,如5张10元、6张10元、7张10元……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留给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善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首先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为学生示范如何提问,并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已思考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善于提问的习惯。
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问“半径长度都相等”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特征的实质。
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不在于表面的繁荣,而在于问题要有质量,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课堂提问的目的或促进学生的思维,或帮助学生思考,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昧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中转圈,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日渐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教师责无旁贷。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对于一些重要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这远未达到要求。数学概念、公式是反映数学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定理定律是从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应用性、衔接性非常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反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举一反三,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