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提问技能的提高直接影响效果,提问多种多样,采用不同提问方式会诱发学生多方面的思考,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即教师应在课前有所准备,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能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最终达到解惑的目的,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
 

例如我在教学生解答一道题:学校把360本科技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苦思冥想,这时我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层的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是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科技书总本书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这一问正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有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恰当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可以使提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悬疑,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答案,积极思考从而攻克难关。例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自己手上的12个圆平均分一分,把得到的一份举起来。(1)想一想,你得到的这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有的学生举起1个,有的2个,有的3个,有的4个,有的6个)(2)为什么都是一份,有的同学举起的是一个,而有的是2个,3个,4个,6个呢?这是怎么回事,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3)同样的12个圆,都是平均分,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圆的个数却不相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这堂课上,我选择适当的时机设计了一个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把思考、实践的机会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12个圆进行平均分,得到的一份(圆的个数)和所对应的分数各不相同,这算是给了学生比较多的自由度,在分与取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提问可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这远未达到要求。数学概念、公式是反映数学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定理定律是从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应用性、衔接性非常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反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举一反三,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提问可以反馈信息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比其它任何形式的反馈信息都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更快捷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课堂上,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达到兴奋状态,听课效率就比较高,效果也比较理想。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问,提出学生用现有知识能解决的、感兴趣的问题能高度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大脑高度运转,思考答案,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讲、维持课堂纪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理想目地的,学生往往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提问,提高学生课堂大脑的有效运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对于一些重要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这远未达到要求。数学概念、公式是反映数学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定理定律是从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应用性、衔接性非常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反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举一反三,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关键处点问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如“数对”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结合方格图,教师可提问:“数对(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点吗?”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示同一列或同一行或同一行的几个点的位置的数对,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梗阻处引问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梗阻或进入狭长地段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笔者曾听过一节“送教下乡”的课,课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180本书,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们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1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18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80当成了相差数。
 

在尝试后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调研中,常见到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二年级《认识直角》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是一条水平面而另一条边竖直时,教师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