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学习
如何组织 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要通过“小组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
有教师认为学生长时间的讨论商量会浪费时间,一节课也解决不了几个问题,课堂容量不大,不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有时合作未能深入,教师就要求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的积极性。实际上,一堂课的好坏,关键是看学生动脑、动手没有。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给每个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必要是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目写出发言提纲,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就有话可说了。
试想,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怎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呢?对于每个讨论的问题,学生经过了认真思考、整理,再加上充分的讨论才能将问题表达出来,否则会使课堂讨论成为“形式主义”、“走过场”,影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讨论前和讨论时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组内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老师讲得过多,一些听课习惯不好的学生,不少内容是难以听进去的。合作交流能克服学生分神的毛病,同学之间面对面互相谈体会、谈收获,这种平等式的讨论与交流,刺激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官,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兴奋之中,真正做到了每节课每个同学会在兴奋愉快中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缩小后进生层面。
如何做好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呢?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总结出一节课的教学程序是:教师精心设置几个问题,由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究出新知识;然后教师设置几个体现新知识重要性与突破知识难点问题,再运用新知识由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组内交流好以后,再选代表性的在全班交流;最后由同学们共同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一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如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将其捕捉,进而创设与之贴近的生活情境,并于此融入一些新鲜实在、生动有趣、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提出、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发展他们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互动问答,引起注意
课堂上发现学生精神涣散时,用上师生间的口令式对答,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尽快回到课堂上来。如,老师轻声喊:”小兔子们–“学生便会齐声回应:”哎–“。师喊:”一二三!” 生回应:”快坐好,头正,肩平,腰直,足安”。回答的同时,学生也会检查自己是否坐端正,眼睛是否看到老师了。师喊”小眼睛–“生答”认真看!”师喊”小耳朵–“生答”仔细听!”培养学生认真看和倾听的习惯。
师问”小火车,哪里开?”生答”小火车,这里开。”学生立刻坐直了,因为已经成为规定,哪一行做得最端正,老师就会请哪一行的学生发言。师喊”卡片,卡片快回家!”生答”我把卡片送回家”。于是,学生立刻开始行动,将学具收到书包里。学生到黑板前领读生字词,发出口令”我是小老师–“其他学生便会齐答”我来跟你读!”师生这种口令式问答,经过训练形成规矩后,远比强制执行的效果要好得多,能够很快地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二
选择反馈的时机和方式要得当
1.提问式反馈
在提问中捕捉即时信息。提问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同时,提问也是教师捕捉反馈信息的有利时机,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需要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学习内容,宜采用提问获得学生信息。例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体验来理解“什么是面积”,而教师要了解学生体验得如何、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提问的方法来反馈比较有效。教师可以综合多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课堂发言,及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再请学生发言进行补充,使学生逐渐完善成数学语言,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此外,一般性练习如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方面的反馈,可以采用个别学生口头回答,集体对照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明确掌握得如何。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2.板演比较式反馈
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及连续进位的乘法,这三类计算是学生频频出错的题目。这三类计算程序性较强,在计算的过程中疏忽了某一步都会影响最终结果。出错情况表现为漏进、漏退,如连续进位加法计算的反馈,可以请三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板演练习,然后全班学生观察分析板演情况,通过比较,共同寻找问题,重点把握是否有漏进、多进的情况。
要选择具有选择性和代表性的反馈内容
1.选择具有正确导向作用的例子进行反馈
如学习新知识时,两步计算10-3×2先算哪一步,由于学生此前所学过的是从左往右依此计算,受习惯的影响,学生会错成先算10-3。像这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不应选择错例来反馈,因为学生还没有具备正确的认知,而应选择做对的学生来进行反馈,先让做对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教师结合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学生感悟10-3×2为什么要先算3×2的合理性。这样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运算顺序的导向,从而使先算10-3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方法进行自省。
2.选用具有共性问题的错例进行重点反馈
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反复性,初步了解方法后没有及时巩固会出现认知上的典型性错识。如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在全班学生探究后获得长方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还是会出现部分学生在练习中混淆地用计算周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此时,教师可以选这个错例进行反馈讨论,让全班学生讨论对照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两者的区别之处。如果做错面较大,选择正确的题来进行反馈,让学生有正确的感知和导向,然后进行分步讲解。如果正确率较高,那就选择有典型性的错误进行反馈,让学生明确错误的思路,对典型的错误进行预防。尤其是在新知刚获得时,让学生更加明晰正确的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数学教学提高方法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生的年龄特点
上低年级的课我想是我们许多老师很头痛的一件事,由于年龄比较小,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刚上了一会儿,不是他动,就是你动,压得这边,又冒出那边,总是在眼前晃来晃去;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又是他们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想让低年级的学生们上好一节课,享受快乐的数学课堂,可真不容易。
从事教学多年,我认为低年级学生有这样的特点: 1.自制能力差:有时会发生一些与课堂教学毫不相干的动作语言;2.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情绪不稳、焦虑、恐惧不安、东张西望……3.上课或课中喜欢打小报告;4.难跟老师配合等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是教学的一大原则,因此,在课堂组织中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于是我开始去了解我班上每位学生的特点、长处和不足。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我把我班的学生首先分为好动型和安静型、从座位上就实行动静搭配,使他们在上课时不讲小话;然后再把活跃型与腼腆型分在前后桌,使他们在讨论交流时有引领者,以点带面使小组真正交流起来;最后把全面型的安排在各个组,成为本组的小组长,组织并管理好本组的成员。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组织好教学的前提。
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口号应答训练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而且集中精力干某件事情的时间也较短,课堂上老师如何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授课,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而争取更多的时间随时组织好课堂教学。我认为口号应答是组织低年级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上课一开始时可以边喊口号边做:师:“上课了”,生:“要做到,学习用具摆放好。”师:“123,谁坐好”, 生:“321,我坐好”。学生一边应答,一边跟老师做坐好的姿势。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手的动作进行训练,告诉学生这些动作代表什么意思,学生看到老师做手的动作后迅速作出反应。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