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作图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作图能力?学生数学作图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有的放矢、系统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方法,自觉运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低年段某些作图题有一定的模仿性。
 

但对年纪还小同学们来说,这是个难题。如在二年级下册要求作出平移后图形。有部分学生作出平移后的图形跟原来的图形根本不同。也就是说他们对着得画也画不好。这说明学生的模仿能力不够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意出了一些练习卷。上面印有一些低年段常见的图形或图形组合。要求学生模仿原图画。
 

有时在课堂做,有时回家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模仿画图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又如在二年级上册,要求作轴对称图形,有些同学左右对称的图形会画,但上下对称的图形就不会画了。也就是说他们会左右模仿,却不会上下模仿。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练习课堂上进行一题多变,把同一个图形转一下方向,要求学生分别作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的图形。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同学们哪个方向画对称图形都没问题了。三、小心读题,认真作图,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作好图的保证。

低年段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很多时候没有注意读清题目就去作图了。
 

如一年级画线段的题目:“画一条比5厘米多4厘米的线”结果有部分学生画了1厘米或4厘米的线段。再如二年级画平移的图形:“画出△先往右平移3格,再往下平移4格的图形”;“分别画出△往右平移3格,往下平移4格的图形”很多学生往往把以上两个题目混淆。前者是画一个图形,后者是画两个图形。
 

而且两者平移的路线也不一样。甚至乎有些学生在把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平移的格数也数错,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定下几个作图步骤,①选点,②定点,③连线。就是先在给出半个对称画图形选好明显的点,再在对称轴的别一边数好格定好点。如此一来学生作图准确率大大提高。由些可见,我们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读题,一步一步认真作好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四、运用软件和教具,把抽象变具体,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是作好图的有效手段。
 

数学教学方法一

在我们教学生如何作图的时候,有些内容难于用言语表达,通常我会借助软件来进行教学。
 

如教材中一幅简单的图,一个简明的解答,一句简短的对话等,背后都可能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信息。比如教学“年、月、日”的认识平年闰年教材在列出了12个年份的2月。 为什么教材会这样罗列出来呢?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时会发现有些月份是28天,有些月份是29天。学生会感到同样是2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就会充分寻求解决办法,这时老师就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接着再让学生观察2月是29天与当公历年份有什么联系。
 

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材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去总结问题的结论。又如在二年级,要求经过某个点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画,但是很多学生拿着三角板就是不知道怎样摆怎样画。我于是拿了一副教学用的大的三角板,详细地讲解三角板的构成,一步一步地教导学生要用直角边对准已知的点和直线。经过示范和练习,学生不再不知所措,很多错误都得到改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作图分析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就会带来疲倦”。如教学“倍数问题”:有5筐梨子,每筐梨子的个数相同,从每一筐中各拿出75个,剩下的梨刚好是原来两筐梨的个数。问原来每筐有梨子多少个?
 

思路解析:按一般的思考方法不大容易解答出来,可以从条件的反面去思考,抓住“剩下的梨刚好是原来两筐梨的个数”让学生作图分析,联想出它的反面:拿出的(75×5)个数刚好是原来3筐的个数。75×5÷(5-2)=375÷3=125(个)这样的教学,学生通过作图分析,化抽象为直观,唤醒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对数学作图分析活动产生兴趣。
 

数学教学方法二

1.示意法。以图示意和解意,采用各种简明符号传递信息,用以标示各种数学图形或数量关系的信息,以便于学生简明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如:和倍问题、和差问题等,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利于解决问题。
 

2.尺规法。用简单的直尺和圆规按要求作图,构成标准、规范、清晰、美观的数学图形,便于学生准确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让学生画一个直径为5厘米,高为3厘米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并算出表面积。学生运用直尺和圆规,先做图,后计算,在作图中掌握了“表面积”的概念本质。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3.缩放法。把一个数学平面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如一个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分别把它按2:1放大,1:2缩小。画出放大、缩小后的图形。
 

4.平移旋转法。将一个数学平面图形按要求进行平移或旋转,得到一个新的图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求左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思路解析:左上图是个不规则的图形,如果把上面的半圆平移至下半圆空白处,这个不规则图形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如右上图)。
 

5.割补法。将一个数学平面图形按要求进行割补,巧妙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求左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思路解析:如将三个部分的阴影部分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可以求出,但很繁琐。此题运用两次翻转,可将三处阴影部分拼成一个直角梯形,这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求出直角梯形的面积(如右上图)。
 

数学教学方法三

开展作图分析评价,提高学生作图分析的创新品质
 

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定会出现各种问题,课堂教学中要预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作图分析评价。经常提供学生作图分析的展示与评价的机会,让学生间的心得、经验、方法适时碰撞、吸纳,在数学作图分析中学生便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作图分析的创新思维品质。
 

例如: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我要求学生在一张长方形平面图上尝试作图。学生有这样的精彩发现:生1:如沿着直线剪,可分别剩下3、4、5个角;生2:如沿着曲线剪,可分别剩下1、2、3个角。其中生2的剪法很有创意,通过作图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效设计作图活动,训练学生作图分析的能力。
 

数学作图分析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一方面它是学生手、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动作形态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教学中有效设计作图活动,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题1:小明把720亳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复杂,学生理解不透彻。教学时,笔者设计了一张画有例题已知条件的图,每个小组一张,让学生在小组内作图进行替换。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作用,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理解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将复杂的抽象思维转化为简单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建构解题思路,掌握替换的方法。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作图能力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