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_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技巧。
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小学生不但生性好奇,图新鲜,而且好动,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拼一拼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练做、在动口中练说、在动脑中练思,使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产生兴趣。例如,我在教低年级连减应用题时,要求每人在桌上摆8个小圆片,然后根据条件,“被明明借去5个”,启发学生借助学具来表示这个意思。问“现在还剩多少个?”学生可根据学具的摆放数出还剩3个。然后再问:“再被军军借去2个,现在剩下几个?”学生答:“还有1个。”这“1”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学生答:“在剩下的3个里再去掉2个,正好是1个。”接下来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连起来用学具操作一次,最后要求学生将学具的操作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列示8-5-2=1(个),这样通过手脑并用,使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说理上,而是在直观的教学中得到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又如,在教长方体的认识中,我不只是教学生记住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相对棱的长度怎样、相对面的面积怎样,而且还让学生动手自己数一数长方体到底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亲手量一量各条棱的长度,算一下各面的面积。让他们自己得出相对应棱的长度相等、相对应面的面积相等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及时评改练习,提高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获得了好成绩,会给他带来满意和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兴趣;如果知道自己的练习不正确,会尽力找到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从而达到教学要求,激起上进心。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优化教学环节,力争做到当堂练习当堂评改,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当堂评改练习:①教师批改;②学生完成练习后,对照答案自改,然后采取学生举手或其他方式了解练习情况,决定纠正的方法;③师生共改。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减少疲劳。教师把先完成的几个学生的练习批改后,就去辅导或批改学困生的练习,而让全对的学生去批改其他举手学生的练习。凡练习全对的学生都可当“小老师”,批改其他举手同学的练习。最后,教师根据错误情况决定纠正方法进行纠正。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兴趣,哪怕是学困生也想当“小老师”,课后教师要收回练习本,认真分析练习情况。
培养数学的兴趣一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能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题引入不可小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直接关系到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果。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引入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课题引入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课程的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那么要怎样引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课题引入是没有定论的,它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因素等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在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这节内容时,可以从苏轼的《题西林壁》引入,对古诗《题西林壁》的重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不仅步入了古诗赏析的过程,又从古诗中理解了从不同侧面来观察物体的形状竟然会出现这样美的景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倡导合作交流,提升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感知,增长技能,愉快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只有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才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积极参与、学会表达。我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较适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第一,教学内容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合作的教学形式。当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时候,教师适时的提供材料,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在教学重难点处,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在积极的交流中相互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的问题,比教师的直接灌输,效果更显著,印象更深刻。第二,当教学内容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时,也需要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合作、探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思路,倾听别人的想法,在别人的启发下拓宽思路,学生自觉的取长补短,优化算法,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激发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数学的兴趣二
巧用学具,以动导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好动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具,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先观察自己的学具,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具,学生都争前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一设计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上一节内容进行了复习,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粘面撕叠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都相等;
通过搭拆框架证明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并且有三组长度相等的棱,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通过“贴——撕——装——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通过操作,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不是消极的容器。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上适当的小组讨论,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时,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展开正方体,然后互相交流,自己总结、体会。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涨。虽然初一年的学生还并不能归纳出正方体展开图的所有可能,但他们肯定可以得出其中的部分结论,他们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虽然学生在理论上的理解还不深刻,但他们都能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
培养数学的兴趣三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而这些又是与教师的课堂表情密不可分。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能得到理解和肯定,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据统计,82%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最关注教师的语言。所以我认为,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指导帮助,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时,我设计了一到比较简单的题目并对一位学生提问,结果他回答得很好,我就这样评价他:“你看,你不但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而且还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现在一样,你一定会更加出色的。”这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到起来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其他同学也深受鼓舞。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门学科,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老师应紧贴生活,从身边找素材。教师应该学会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帮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数学知识,也能够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数学,成为学生们的需要,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减轻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时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