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_学习
小学 数学老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数学老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否完全掌握所要学习的小学数学知识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啦数学教学方法。
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
老师的工作性质与其他一些职业有些不同,想要作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老师,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都必不可少。因此,在教学之外,老师可以通过多看数学专业书籍、多听更有经验的老师讲课以及多与其他老师一起交流教学方法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除此以外,老师在课余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流,如果老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讲课,却从不与学生交流沟通,那老师的教学很有可能会陷入一个黑洞。
老师一定不能忘了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的目标不是把书上的知识全部讲完,而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有学会学习,才是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最重要的意义。比如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这两张三角形的纸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时,学生自己就会明白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了。这种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发现并运用好的。
全方位拓展老师的知识体系
要想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效果,老师除了要具备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有所了解,处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可能有多重的性格特点,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心态也都不完全相同,因此老师就必须积累大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除此以外,数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与其他的各个学科都有相关性,读题和理解题目需要语文知识,老师要想讲明白一道题目,语文功底是不可或缺的。其实小学数学题目大多都不是太难,主要考验的就是小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很可能有些学生的数学知识都理解到位了,但是题目就理解错了,那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小学数学与以后学的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有联系,老师如果能在讲课的时候举一些数学与物理化学有联系的例子,学生可能就会对小学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比如说:平面几何知识广泛的应用于力的分析图中,还有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也运用到了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知识。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所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在课余时间一定要想办法补充自己各个方面的知识,保证自己知识体系的完整、全面。
数学兴趣教学
挖掘趣味数学巧添兴趣
数学学科颇具严谨性、抽象性、广泛性特征,学习中若过分突出前两个性质,学习数学知识就凸显枯燥抽象,不及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吸引学生,数学学习就乏味,就会遏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蕴含吸引人的魅力是多元化的,教师若悉心探索,潜心挖掘趣味数学,研制数学味精,精心烹饪数学大餐,定会秀色可餐,数学学习会像鸡肋一样食之有味,弃之可惜,巧添学生寻觅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爆料逻辑推理时,不管定理有无逆定理,有些学生随心所欲滥用,为加深对知识的感悟,设计学习片段,问:“你爸爸是男同志,其逆命题是:男同志是你爸爸,此话当真?”聆听这诙谐有趣的问答,学生放声大笑。在愉快的笑声中,学生感悟到原命题和逆命题不一定是等价关系,命题要经过证明确认正确方才用。
转换至学习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窗口,教师直立于讲台,双脚并拢,挺胸收腹,舒展二手臂,似平面直角坐标系,随学生歌唱:“一次函数y=kx+b,当k>0时,其图像从左至右逐渐上升,当k<0时,其图像从左至右逐渐下降。”教者移动双臂模拟出相应一次函数的图像,此时此景,学生捧腹大笑,激情洋溢,纷纷站立亦唱亦舞,顿时沉浸在歌舞之中。幽默有趣之语言,充满情趣之歌舞表演,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愫,起到了快速获知、永恒储存数学知识之功效,增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浓郁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煽燃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据学习内容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身心特点,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行真、情切、意远、理蕴、生动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此程序设置覆盖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拨动学生心弦,给力煽燃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自主启动学习思维与情感程序,运行观思行,提升参与度,将学生从接受知识的容器更新为洋溢自信、互动探索交流、猎取新识的学习主人,倍增学习效益。
镜头投射:用多媒体显示姚明双手扣篮勾手投篮精彩画面,其间渗透篮球巨星姚明简介,巧妙设问:姚明腿长1.28米,传言,他一步能跨3米,你信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均未道出其所以然。此时导出课题,这要用今天探究学习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识诠释,它依托学生最爱篮球运动,拿捏住其追星心理,荡漾好奇心小舟,激起其追根寻源的涟漪,煽燃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兴趣。开启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窗口,时逢日本大地震,巧思一妙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北部发生8.8级强震,引发大规模海啸,物类遭摧残,生命遭蹂躏,友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如图,某救援队用生命探测仪在某建筑物废墟下方探测到点C处有生命迹象,废墟一侧地面上探测点A、B相距3米,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60°,试确定生命点C的深度。它将时事地震营救融入课堂,让解直角三角形走进生活时事地震营救,凸现数学价值,使学生感触到数学运用广泛,激发学生同情友爱之心,煽燃为拯救生命学习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兴趣。
数学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想问题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动脑时的一些表现。思维积极的同学一般有这样的表现:上课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反应快,发言积极,爱提问题,爱回答问题,爱算难题,有时一道题能提出各种算法和简易算法。特别是一些结合实际的问题,他们最感兴趣积极动脑思考。所以在教学中,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自己动脑思考,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例如:讲圆周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圆周率这个概念,我给他们布置一个实际测量和计算的家庭作业,自己说出物体,量一量各自的直径和周长,并求出比值。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进行了实物测量和计算,有的测量了脸盆、自行车轮,有的测量锅盖、盘子、碗口等等。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激发起他们强烈的释疑要求,使孩子们自然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例如:在讲分数大小比较之后,教学前我布置这样一道题:“写出一个大于1,小于1?的数。”有个学生回家后怎么也想不明白,晚上打电话问我:“老师,这道题我觉得有毛病。”我说绝对没有毛病,当我要给他讲解时,他阻止我说:“如果没有毛病,请老师先不要讲,晚上让我好好想想,咱们明天见。”他在家一个晚上,又看书,又画线段图,终于找到了比1大比1?小的数有无数个,第二天到学校就告诉我,他明白了。从这件事情上我体会到,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最好是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自己解决问题,这比老师讲,学生听效果要好得多。
利用图解压缩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压缩思维过程的快速思维,教学中应在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的 基础上培养学生稍加思索便直截了当接触问题的实质的能力以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力求思维迅速果断,简练。实践证明,利用图解法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大有益处,例如:有些题目表面看来很费解,但利用图解却一目了然。
在教学倍数应用题时就有这样一个思考题。果园里种苹果树的棵树是桃树的三倍,桃树比苹果树少192棵,苹果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这道题出来后,同学们着急了一阵子,觉得条件不充分,不能解,互相议论,也无良策,于是我提示他们,同学们请画一下思路图看是否能解?将苹果树看成一份,那么桃树应是几份(三份),又已知苹果树比桃树少192棵,注意观察思考这少192棵告诉了我们什么?现在同学们能否根据线段图求解,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回答问题,有的甚至不经老师允许已经说出了答案。当我问他怎样求的 时,他兴致勃勃的说:“从图上可看出求苹果的 棵树实质上就是已知一个数的二倍是192,求这个数是多少,所以苹果树是192÷2=96(棵)桃树是96×3=288(棵)。
数学课堂教学新思路
创设探究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活动,是已有认知结构的必要发展和重新组织。新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学生与环境的“同化”或“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欲望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如教学四年级(下)《三角形》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三角形,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然后提出问题:若把三角形的一张纸剪去一角,会出现什么形状的图形?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了探索状态。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探究的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性学习必须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否则探究性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创设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注重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创设轻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同时在情境中设置疑问,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巩固探究成果
学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较丰富的主观感受,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意向,不吐不快。交流给每个同学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而且丰富了学习的想象力。对于有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争一争、辩一辩,学生能够豁然开朗。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一定意义的建构者。学生在探究中经过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论证,一定会形成一定的探究成果,这种成果自然对错交织。教师不可盲目评价,不可对的表扬、错的批评,要注意保持学生的探究心理,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鼓励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认识。
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也可以充分让学生感受探究学习的价值,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艰苦的探索,得到的结果虽有些杂乱无章、有对有错,却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教师要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地予以全面否决。教师最终要将规律性的结论准确地告诉学生,使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对探究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老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