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教学前班数学_学习
老师如何教学前班数学
老师如何教学前班数学?开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只要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和数学的科学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新形势、新方法,就能在儿童数学教育中取得满意成果。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采用手、脑并用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由于学前班幼儿年龄比较小,自制力相对较差,虽然课堂纪律很好,但幼儿精力不一定集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他(她)们的大脑真正动起来。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让幼儿准备若干操作棒,在讲数的组成时,先让幼儿动手操作,如8的组成,让幼儿取8 根小棒,并让幼儿把它们分成两组,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把各种分法记到本子上,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放他(她)们去分,并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幼儿们为了争第一,争先恐后的分了起来,很快便把8的组成找了出来。
之后把他(她)们分得的结果板书到黑板上,经过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让幼儿记下来,然后把幼儿分组玩“手心手背”的游戏,幼儿8人一组翻手心手背,根据每次翻出的结果,说出8的组成,如:1个手心,7个手背。则大家说:“8可以分成1和7(或7和1);1和7(或7和1)合起来是8.”反复找幼儿来练习,幼儿们都争相举手来做游戏,8 的组成很快掌握,一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在幼儿对所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之后引导幼儿理论练习实际,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又能帮助幼儿更深刻掌握理论知识。在数的组成掌握之后,开始新授数的加减法,先让幼儿找出组成中三数的关系,如8可以分成2和6,这其中8是总数,也是最大的数,2和6是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从总数中去掉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幼儿知道这其中的关系后,无论怎样变换题型,都可以很容易解答
如:给三个数2、6、8,可以写出2+6=8,6+2=8,8-2=6,8-6=2,再做下面的题也很快:8-()=6,2+6=()等,只要看其中少了哪个数,根据组成8可以分成2和6很快找出答案,加减法练熟了,怎么与实际相联系呢?这个时候让幼儿从多角度编应用题,也可以根据编出的应用题列式计算,再如2+6=8,编这个题,要先知道两个数2和6,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师范编:奶奶家养了2只小白兔和6只小灰兔,问奶奶家一共养了几只小兔?让幼儿联系实际,多角度编题,幼儿有的编池塘的小鸭,有的编山坡上的小羊,还有的编奶奶给买的东西、、、、、、内容非常丰富。也可以找几名幼儿口头编应用题,其余幼儿在下面列式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基本上都能熟练的掌握。
数学教学方法
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教学
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注意培养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就允许他使用,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优化的计算方法。
重视口算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在进行口算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口算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尖子与后进的关系。在低年级开始教学口算时,就要着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级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辅小册子,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竞赛,并且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开展评口算标兵活动,对口算能力强,正确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还可以建立互助组共同提高。
抓好练习训练
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雪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累,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数学思维训练
要让学生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思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吸引学生质疑。当前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串讲串问,总是用问题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教师要学会将质疑引入课堂,积极更新观念,让质疑、询问成为学生的权利。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说:“生活中的事物有大有小,那么你觉得角有大有小吗?”学生通过制作活动角去发现,有的学生窃窃私语道:“角怎么算大,怎么算小呢?”我听见这个问题后,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
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数学课堂就为学生造就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儿童的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从中能享受到质疑的乐趣,从而让学生们在质疑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
要在培养兴趣中激发创新思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探知欲望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适当编写一些数学信息题目,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动地位。课堂上,教师若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确保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这不但能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利用数学课外活动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开拓视野,培养素质,发展特长,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期初即制定好活动计划,活动前认真准备,学生全体参与,内容与教材同步,配合教材,适当拓展,内容丰富有趣。如初一年级活动内容可设置为:跨进代数学的大门(内容:用字母表示数、数学与自述的区别);趣玩二进制数(利用表格猜年龄;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化;二进制数与电子计算机);
一些有趣的自然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数学家费马与三角数等);巧解分式方程;数学悖论与数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大危机(关于无理数的毕达哥拉斯悖论引起了第一次危机;关于无穷小的贝克莱悖论引起的第二次危机;关于集合论的罗素悖论引起了第三次危机)。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抢答比赛、讲故事比赛、阅读讨论、游戏、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会使学生再不会觉得数学的乏味。
开展实践,诱发兴趣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数学课的特征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这往往使一些学生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为此,开展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创设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全过程,去研究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发现和掌握新知识。既有新鲜感,又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以此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更能产生极大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在教学相遇的“行程”问题,单凭教师的精彩“演讲”,学生还是对所学的问题不太理解,更不要说对此类问题能触类旁通。我干脆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首先请两个学生分别从操场东西同时相向而行,在相遇后停下来,问同学这意味着什么?学生讨论后很快得出结论:两人合起来走过的路程就是操场的东西的长度;再让两人在刚才相遇的地点同时相反绕跑道而行,相遇后停下来,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两人合起来跑了一圈。接着我还请学生演示了相向而行没有遇到和不在同一地点相反而行等问题。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激活了起来,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极点。诸如此类问题,教师要随时把握,随时开展实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开展实践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求,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巩固和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老师如何教学前班数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