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单元

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单元?根据知识结构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及关键,组织有效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该单元各知识点的联系,再通过多角度,多层次,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 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为单元教学定方向。方向能否定得正确,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使所定目标切实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测性。一旦所定目标具有上述“三性”,就能真正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判断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参照系。这样目标备课,教学就会因方向明确而少走弯路。
 

2 抓关键、教给学生方法
 

首先弄清该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在新与旧、难与易,相互制约方面有哪些联系,找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其次在认真研究这一关键知识与哪些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基础上,拿出3~5分钟做好对旧知识的复习。一旦确认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前提,就要把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放到中心位置,采用适合儿童智力活动规律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甚至使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知识达到充分地理解,较好地掌握。

3 抓自学,让学生自己解答
 

自学,是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的学习。由于学生在第二步的单元教学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法,因而进入第三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到学生的自学中去,认真观察学生是怎样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解答数学题的。及时发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及时恰当的辅导。
 

数学教学方法

改革教法,指导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选用教法应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改进课堂教学,力图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实现由“学会”过渡到“会学”的质的飞跃。在教学中,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加强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展比较、分类、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如面积概念的建立,就应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学生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比一比文具盒的盖面和课本封面的大小,抽象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接着在图影仪上将四条线段围成一个图形,让学生判断两个平面的大小(学生难以判断),教师再将大小相等的方格,覆盖在图形上让学生观察,数一数有多少个?在此基础上抽象理解围成的平面图表有大小之分,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叫面积,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注意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后进学生,做到答题突出中、下生;板演侧重中、下生;提问题顾及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留心中、下生。二是教师要在上新课前有针对性地帮助后进生补上学习新知识所要必备的旧知识,减小接受新知识的坡度。三是实行分组教学。
 

主要在设计练习时,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学有余地的学生略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他们吃得饱;对后进生给他们补充些孕优题、针对性练习题,以帮助他们把基础知识务实。四是采用“兵教兵”的方法,让每个优生辅导一、两个差生的学习,这样做能使优等生得到锻炼,差生得到提高。五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学生情况交流制度,定期互相交流情况,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数学思维训练

激发学习兴趣,在“趣”中创欲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对事物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去思考,去创新。[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不断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暑假,爸爸带小明去北京旅游,看了地图就告诉了小明从家到北京的实际距离;老师想测量教学楼的高度,量了影子的长度就知道了。你们知道爸爸和老师都是怎么知道的吗?学生有了疑问后,就可以带着疑问进行思考。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提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时要带什么呀?同学们大声说:“钱”。一旦涉及学生熟悉的事, 学生的兴趣一下都起来了,教师说,认识钱还不够,我们还要了解元、角、分的不同。学生在这种兴趣中,了解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凸显学生主体,激发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看做有想法、有个性的人,那学生一定会变得很出色。因此,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必须消除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更多学生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然而很多教师对“突出学生主体性”的理解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整堂课的时间全部留给学生,任何教师亲历亲为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于是出现了教师以“牧羊人”身份走进课堂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通分》一节时,在事先启发诱导的基础上,由“扶”到“放”,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所设计的问题:想一想,比较3/4与5/6的大小可有哪些方法?结果所呈现的思考策略多样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来比较;(2)用折纸的方法进行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1进行比较等。在此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的个性经验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激发创新思维的“看”,学会了创造,促进个性的发展。
 

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有效利用师爱效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所教学生喜欢数学这一门课程,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首先必须让所教学生信任你、喜欢你。因此、老师在平时应多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教学中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真诚的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热情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可信赖的伙伴和亲密的朋友,让学生信任你、亲近你。只有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学生才会因情感的亲近、相信你的教育的真实性、而对你所教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
 

应用典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听名人趣事的特点,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发展的历史或历史上数学家成长的故事、数学家在科技发展中的贡献及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
 

如:华罗庚仅有初中文凭,全靠自学最后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著名数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10岁时就用简便方法计算出从1到100的加法运算,后来成为世人称誉的“数学王子”;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通过数学家趣闻的介绍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及努力学好数学的愿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单元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