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该如何教学_学习
小学 数学低年级该如何教学
小学数学低年级该如何教学?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真正将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性都比较强,他们的学习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促进理解的。对学习数学课本中的抽象内容感觉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学习动力。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我就经常创设有趣的情景体验,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如在学习5以内数的认识时,先播放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在有趣的歌曲声中引入5以内数的学习,鼓励学生要诚实做人,做新世纪的好学生。
二、让学生勤于动手,注重体验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多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使他们在兴趣与求知欲的驱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准备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让同学们自己寻找我要求的图形。课堂上,同学们非常活跃,个个都像寻找宝藏一样,忙的不亦乐呼,教学效果非常明显。让学生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等方式是我经常用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敢于提问,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在提问方面给了我们师生很大的空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成为我经常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大多不会提问或不能很好的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因此要重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提问方法后,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勇敢大胆的提问。比如课本中经常出现“小超市”的问题,超市中有不同价格的商品,而这类题目就包括了分类、排列、加、减、乘、除,比较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我经常把同学分成几组,让他们扮演顾客和销售员,模拟超市的情景,鼓励他们提问,如:你想买什么,一共多少钱?哪一种商品最贵,哪一种最便宜?最贵的比最便宜的多多少钱?……这类开放性的问题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体会到提问与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方法
注重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y有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数学思维训练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巧妙设疑,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现行课标教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课本中专门设置了大量的主题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例子,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实践、探究、讨论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教13-6=?时,先让学生用学具在课桌上摆一下、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样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上全身心地摆、算、说,出现了摆法不同、说法不同,但得数相同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操作探索,明白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
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我们教师特别重视用课外时间因材施教,让优生和差生在数学上都有所进步,培养数学优生,成立数学竞赛辅导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出一些有趣味的习题;让学生解答。辅导数学差生,班级成立了帮差小组。教师特别注意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关照外,还给吃“小锅饭”,对于他们,教师给予他们的关心和赞扬更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得到心理的尊重和满足,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如讲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教师将相同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一次布置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列出应用题的方程即可,看谁列得既快又对,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给予打分,对答得快和对的学生进行鼓励。平时,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争强好胜心决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中多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努力做到让学生思考问题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以鼓励为主、努力创造课堂教学和谐的气氛,对待学生作业,教师每次及时批改,通过迅速的反馈了解自己教学效果,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首先要从自身中找毛病,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加以纠正。对待差生的作业,教师总是精心批改,抱着满腔热情的期望分析错误的原因,排除其学习的障碍,使其保持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逐步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低年级该如何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