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数学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数学教学难点?确立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活动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一、以教学重点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必须的能力和必备的知识、经验。另一方面是学生是否具备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在一定意义上,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从事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让每名学生都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诱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靠提问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并且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给学生以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可动的外部活动,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同时探索的成功又让学生滋生出更浓的兴趣,形成了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反馈调控,强化参与
 

课堂练习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既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作用,更是深化理解、培养思维能力和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精心进行设计,优化练习,使学生学到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正确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将我班的学生带到操场上,通过让他们跑一百米的路程,感受一千米就是10个一百米这样长,在现实中感受一千米到底有多远,学生在室外上这节数学课,情绪异常高涨,参与热情也是极高。再如,在“人民币”的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
 

在活动开始之前,学生准备好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的学具人民币,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民币后,在活动中学生运用这些人民币买玩具、食品和文具用品。再买东西的过程中,学生比一比谁花的钱最少,买的东西最多最实用。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自己都买了那几样商品,每样商品都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认识了人民币,还能真切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课后延续自主参与热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进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
 

如在上“数据的统计”这一章时,考虑到知识点较多且较分散,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疏导、理解知识要点,新课结束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课后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些问题,下节课中由你来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是“最佳小老师”。教师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提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潮。
 

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类比迁移,发展思维
 

类比迁移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比思维的认识依据是客观事物或对象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相似性,因此,“类比就是一种相似”。解决问题的根本思想在于寻求客观事物的数学关系和结构的样式,从已解决的问题中概括出思维模式,再用模式去处理类似的问题,进而形成新模式,构成相似系列,即各种概念、命题与方法的相似链。因此,在数学中,类比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公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拓新领域和创造新分支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按照知识本身的特点,巧用类比迁移,把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网络,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迁移也能够引导我们去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钻研的科学精神及创新能力。这也正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核心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因素,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数量适当的具体材料,并给学生的概括活动提供适当的台阶,做好恰当的铺垫,以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并归纳出抽象结论。这里,教师铺设的台阶是否适当,主要看它能否让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似会非会”、“半生不熟”的状态。例如在讲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是多少时,我先问学生:比如我开了一家商店,昨天我盈利100元,今天我算账又亏损了100元,这两天商店一共收入多少钱?学生很快有了准确的答案。如果盈利为正,就可以列出这样的一个式子:(+100)+(-100)=0。这样在讲授新知识前,我就设计了一个学生可以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可以碰到的问题,还应用了新课知识,一举两得。
 

启发引导,促进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并适时启发,引导点拨,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富有启发式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自实践获取知识。“讲”要讲到点子上,适可而止,留有余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问”要问到关键处,具有启发性,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练”要讲求实效,练中发现问题,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同时,要加强直观教学,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性质、公式等知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确定数学教学难点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