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育人_学习
小学 数学教学如何育人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数学教学亦如此,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开发和挖掘,就能发现丰富的育人资源的存在,从而实现数学学科教学独特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的教人求真价值
数学学习源于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理性态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成为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认识客观存在性和现实可能性的过程中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态度来审视世界,拓展视野,理性思考,用科学方法来规划人生,征服自然。
数学具有较为严格的思维模式,是对真实世界严格思维后的产物。因此,提供给孩子的数学情境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假的或者说虚构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建构的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数学学习会对学生求真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生活情景的真实性和可认知性是数学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长期运用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
数学学科的教人思辨价值
这是数学学科在人文素质发展中所体现一种价值,数学学科教学即着力于数学本身的素养,又蕴含教人思辨的潜力。数学符号感、数感、数学思想、数字方法、数学文化等数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伴随着人生合理思辨、价值判断、提升智慧。
学科教学中驱动师生要沉静下来不浮躁,虽教学过程手段灵活多样,但远比大脑的活动密度小得多。真正的数学教学行为过程是形变神不变,即教学传媒和教学辅助手段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所要传递的数学信息、思维含量不变,由实到虚,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点到面的理性思考,教学时不停留在现实层面和操作层面、教师将大量的时空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推理、判断、猜想、验证、归纳演绎、实践应用。引导思辨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主流价值,将对人一生发展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数学教学一
组织好教学。
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是把概念教学置于传授数学知识的中心地位,遵循儿童认识概念的规律进行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概括的反映。掌握了概念,就能引起广泛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然而正因为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概念教学成为公认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儿童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小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正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感性材料获取典型表象。如借助学生外出旅游所看到的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建立“千米”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分、拼、摆、观察、体验操作过程,形成表象。再通过对表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概念。
学生在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经过训练形成整、孝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形体概念的积累建立空间观念;综合种种能力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显然,建立概念、运用和积累概念的过程就是发展儿童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课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过程。然而“应试教育”只看试卷反映的结果,忽视上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过程,使一个时期来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误入歧途。
挖掘数学知识中蕴涵思想内容。
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材料教育学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当两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
此外,将“点”延伸就成为“线”,将“线”延展就成为“面”,将“面”平移、旋转就成为“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时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练习;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数学教学二
一、利用教材中的显性资源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中国数学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多处出现介绍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涉及数学家、数学名著成就、方法等内容,并以习题、旁注、注释等多种形式出现。教师应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成果。每一项数学成果都是一部动人的史话,学生在听“故事”中不但能学知识、长思想,还能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前让学生查一查有关圆周率的资料,使学生知道了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是中国人,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课堂上教师再补充祖冲之父子刻苦学习的故事,介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二、挖掘教材的隐性资源
尽管数学知识是抽象和概括的,但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德育因素与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关键不是数学教学中缺少德育内容,而是缺少发现、挖掘和把握的能力。只要用心为之,不难找到让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途径。小学教材里,自然数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认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数的范围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但是都跟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数据,本身就来自道德行为,用不着教师过多解释,学生就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像这样的隐性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使之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途径。认的数较小时,可以让学生调查一星期中父母为自己盛饭几次,自己又为父母盛了几次等。认的数大了,可以收集一些家庭、家乡或者整个国家现在和过去经济建设方面的数据,在对比中体验今天生活的美好。充分利用教材的隐性资源,定能使数学教学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价值。
三、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资源
数学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然而,学习中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教师要改变以往对待错误像对待“敌人”一样的态度,应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成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要把错误视为一种生成性的资源,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因“题”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并让其折射出德育的光芒。对待犯错的学生要宽容,但对待错误本身决不能放过。不合格的作业,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因为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人民造成很大损失。从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敢于正视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
数学教学三
找准数学教学育人的生长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真实的沟通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作为育人资源,研究和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把数学教科书中间接的知识与学生直接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使学生感受和经历从社会生活背景中抽象出数学的过程,在感悟、体验、抽象、提升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有意义的认识。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学生热情高涨,说出了形形式式的角,教师给予了肯定,然后教师找了黑板,三角尺等现实图片,抽象出角的图形,导入新课,深入思考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是有本质区别的,例如牛角的两条边不是直的,从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一定要以真实、可能为前提,否则,会造成根本上的脱离实践。
重视开放的问题设计,提升数学教学的育人质量
面对丰富的学生资源,教师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也正是在这种情景中,才会有运用和提升教育智慧的需要和可能。教师只有对学生生成的各种信息进行捕捉、判断、综合、重组、调整形成新的教学方案,才有可能使教学的过程不断地得到生成和推进。而学生资源的生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最终是为了学生思维水平层次的提升,实现学生的主动思维和主动发展。
例如:新授“倍的认识”,“几个几”的概念是这一新知的生长点,但学生仅有几个几的概念是不够的,因为两者虽有联系,但其区别在于,几个几是针对同一事物的数量来说的,二倍数的概念是建立在两个事物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的关系,放之知识结构的角度,倍反映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之一,因而,在新授前,对几个几进行这样的改造:出示两只小鸡和六只小鸭,(如图),提问: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1)一共有多少只?(2)鸭比鸡多多少只?(3)鸡比鸭少多少只?教师总结第一个问题是和的关系,第二、三两个问题是相差关系,教师接着提问:两个数量间还有其他的关系吗?接着揭示新课水到渠成,因此,开放的问题设计,又是教学过程能动态生成的重要条件。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育人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