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是教学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有义务与责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推动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全面发展。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气质性格和道德素养也无时无刻不被学生有意无意地仿效。因此,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思想,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做“无声的老师”;教师应注意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实事求是,要有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通过教师的耳濡目染,使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学教师待人诚恳,公私分明,在教学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无形之中就会被教师的诚恳感染,对教师的处事方法感到敬佩,可见高素质教师带来的巨大影响。

充分挖掘教材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奥运健儿取得的金牌数量,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真了不起,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些金牌是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帮助才能得到的,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点燃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内容包括阅读材料,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我国传统数学的杰出成就和古今数学家对我国和世界数学发展及社会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一方面,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更有信心去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今数学家取得的成就,以及为取得杰出成就而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为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贡献力量。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得出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还多一些,我就告诉学生这里的3倍多一些就是指圆周率,并出示有关圆周率的小资料。介绍公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首次运用极限的概念于近似计算,提出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借助圆内正3072边形,将圆周率计算到3.1416;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刘徽的割圆术加以改进,在全世界最早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这项记录在世界上保持近千年之久。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如,教学完“黄金分割”后,笔者告诉学生,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为23℃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l∶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
 

数学其实也有如此特质。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和美术、音乐是天壤之别的不同领域,但笔者却找到了一条贯穿数学、美术和音乐的“金带”,从而揭示出绘画、音乐与数学之间的“惊人一致性”。正是音乐、美术与数学的这种“联姻”,使得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教师不仅在课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策略性与可行性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策略性与可行性,不能喧宾夺主。只要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近,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完成课程所设定的目标。只有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渗透的才能称之为有效,被人所接受。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互动的课堂中生成德育体验的生动细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出色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
 

德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渗透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数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些史实资料对学生渗透德育,以使学生不但学习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而且也了解到了一些数学家的突出贡献,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圆周长的时候,给学生介绍《周髀算经》,让学生清楚我国在两千年之前的辉煌成果与著作,古代对圆周长最好的说法“周三径一”。
 

并且要让学生知道在一千五百年之前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能够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也就是将圆周率精确到了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祖冲之是首位将圆周率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这要比国外的数学家早了一千多年。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大大增强了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这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再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将关于乘法口诀的历史介绍给学生。早在两千年之前,我国人民就能够应用乘法口诀计算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确了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学生也逐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得以提高,因而实现了渗透德育的目的。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比如,教师在讲解完统计之后,设计关于“白色污染”的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活动课上,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统计出平均每人每天所扔塑料袋的个数与本班、本组在一个月之内所扔塑料袋的个数。随后设计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计算所有在校学生根据这个速度扔塑料袋,需要多久能够铺满校园。
 

在实践活动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分析、计算、统计,学生会被大量的数据所震撼,这样学生就会暗自下定决心:“从自身做起,坚决制止白色污染!”这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能力,明确了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教师还可组织“我是小小交通员”的访问活动与数学调查,以使学生访问交警,对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进行测量,归纳和整理调查与测量数据,制作统计图。在这种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锻炼了学生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实现了课外和课内的统一,有效地渗透了德育。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