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_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只有将德育和教学有机融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内容,编拟一些联系实际的题目,在讲课过程中,利用这些实际,反映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强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讲授“比的意义”时,课本有一道引例: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看过电视直播的学生就会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感染,情绪都非常的好,自然对于后面要学习的内容是非常认真听了。从引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二十年后,我国科技高速发展,才有了今天“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载人飞船,大大激发学生自豪感及爱科学的情感。在教材中,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都能够找出这样的例子,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一直以来,集体主义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这样的内容不在少数。比如在教学生学习乘法运算时,可以出这样的例题:四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都为灾区捐款捐物,如果我们班同学每人捐款2元,那么全班一共56名同学,共捐款多少元?
利用乘法,学生会很快算出结果,然后,又问:如果全校有10个班,每个班平均都有56名学生,全校共捐款多少元?全乡13个学校呢?全县、全区、全国呢?从学生计算的数据显示,最后结果是一个很大的数,可见,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只有生活在集体中,再小的力量也能汇聚成一种很大的力量。还可再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维护集体等等。这样,就比平时枯燥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了。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点燃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内容包括阅读材料,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我国传统数学的杰出成就和古今数学家对我国和世界数学发展及社会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一方面,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更有信心去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今数学家取得的成就,以及为取得杰出成就而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为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贡献力量。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得出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还多一些,我就告诉学生这里的3倍多一些就是指圆周率,并出示有关圆周率的小资料。介绍公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首次运用极限的概念于近似计算,提出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借助圆内正3072边形,将圆周率计算到3.1416;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刘徽的割圆术加以改进,在全世界最早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这项记录在世界上保持近千年之久。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气质性格和道德素养也无时无刻不被学生有意无意地仿效。因此,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思想,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做“无声的老师”;教师应注意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实事求是,要有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通过教师的耳濡目染,使学生的性情得以陶冶。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学教师待人诚恳,公私分明,在教学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无形之中就会被教师的诚恳感染,对教师的处事方法感到敬佩,可见高素质教师带来的巨大影响。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
1、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德育过程不仅是说理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自身的形象和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学生的表率。
2、充分发挥教材功能。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要善于抓住有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做到既不破坏原来的课程完整性,又能渗透德育教育。
3、精心设计德育素材,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我认为:德育教育不应只局限在教材上,更应与生活中的数学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上,为加强德育教育,要精心挖掘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德育素材,并把它合理穿插入教学中作为教师,应不断与时俱进,要认真挖掘可取的有显性的德育素材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同时,这些素材必须是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
4、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德育教育。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实践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或者猜猜竞赛题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德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渗透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数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些史实资料对学生渗透德育,以使学生不但学习了解题的策略与方法,而且也了解到了一些数学家的突出贡献,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圆周长的时候,给学生介绍《周髀算经》,让学生清楚我国在两千年之前的辉煌成果与著作,古代对圆周长最好的说法“周三径一”。
并且要让学生知道在一千五百年之前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能够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也就是将圆周率精确到了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祖冲之是首位将圆周率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这要比国外的数学家早了一千多年。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大大增强了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这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再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将关于乘法口诀的历史介绍给学生。早在两千年之前,我国人民就能够应用乘法口诀计算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确了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学生也逐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得以提高,因而实现了渗透德育的目的。
充分挖掘教材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奥运健儿取得的金牌数量,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真了不起,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些金牌是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帮助才能得到的,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