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_学习
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于学生的德育必不可少。下面,朴新小编给打击带来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依靠教材资源,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在“认识东南西北”后,介绍一些北极星、树的年轮、指南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练习也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们对于练习总是兴趣索然。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喜爱游戏,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并保持住他们的兴趣,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奇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寓教学与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让孩子们始终在心情愉快地情况下练习。其次,要在孩子们产生厌倦情绪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师可以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古人刻苦学习,努力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慢慢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依靠教师人格影响,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高尚的师德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一往情深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具体化。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师爱,就会“亲其师”,并且“信其道”;教师有了这种爱,在教学中就能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就能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罗森塔尔效应。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格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在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德育的示范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中注重潜能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班级均衡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教师的一个天地,要做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首要的就是具备对学生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在教育工作中,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要求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力争做到“关爱”潜能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尤其是对潜能生、留守儿童和有着一些不良习惯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早已经习惯了别人的指责、冷漠,甚至对批评已变得麻木,极容易自暴自弃,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
所以,我就倾注更多的爱,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关注他们,教育时一直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有责任感和爱心的教师应该是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发展,在出色生得以发展的同时,“潜能生”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才能够使得整个班集体均衡发展。
课堂教学中从多种视角看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力争让每块“金子”闪光
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中要巧用四种“镜子”――“用显微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学生的进步”;“用平面镜看待所有学生”;“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未来”。这四面镜子在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中尤其要善于运用。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把对学生的评价当成指向未来的“方向标”和“导航仪”,那么,我们对学生评价就会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得到发展。
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当今的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后,我设计“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流的能力。
又如,教学“比例尺”时,课前我向学生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好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家庭: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每天都在家庭中上演,只不过学生处在一种无意的状态中。在学习数学前,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教学《比大小》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情景,厨房中,大碗小碗,大盆小盆等物体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比大小这一内容其实发生在昨天家中的事,这样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最了解这些东西的是妈妈,让学生知道父母最辛苦,让他们懂得感恩。在这种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不仅渗透了德育教育,更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赋予教师的新职责。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法宝”,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数学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趣味性和活动性,在活动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主动学习的习惯、顽强的学习意志;在展示中树立快乐学习的心态,发现幸福学习的乐趣;在交流中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学习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加强自我认识,树立自尊、自信、友善、向上等积极心态,培养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宽容的心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课堂中对学生严而有度,赢得学生的爱戴
“严师出高徒。”课堂教学中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对学生、家长、社会的一种负责表现。但同时我更知道,严格要求学生并不是说越严越好,而应该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如果严得出“格”,就成了“严酷”;如果严得无理,就不会为学生理解;如果严得无情,怎能换来学生的喜欢?
学生怎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呢?我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能宽容。我觉得老师的宽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是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良方,同时也能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的心弦与老师的心灵发生共振,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每教育好一个学生,不仅幸福了一个家庭,更体现出老师的人生价值。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