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使教学方式达到最优化。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能促使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堂,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直观优势,发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神形兼备的特点。小学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将多媒体与数学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巧妙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如在教学“方阵问题”时,通过一些直观图片、视频进行展示,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如在多媒体上用棋子模拟方阵排队,最外层每边站20人,一共有多少学生?最外边一层共有多少学生?采取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方阵的内涵。又如,教学“平移与旋转”,动态地展示,更直观地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系统性更好地体现,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自由度,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质量
 

现代教学中,教室都是网络覆盖,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压缩不必要的节点,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交流展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现资源共享,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发展,还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微课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都是信息技术的最佳说明。
 

例如,进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直观动态地展示圆形“化圆为方”的变化过程,学生对“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通过动画演示把圆平均分成4份、8份……32份等再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通过解说,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半径、周长的一半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化曲为直的复杂推导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展示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表现力,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启发诱导,适时点拨,使学生乐学
 

“教是为了不教。”即,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推论,讲的尽量少些,引导他们发现的尽量多些。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教师没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同时,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后进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的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
 

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推理严密性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如a(a>o)表示口的算术平方根。那么求口的平方根和计算a(a>o)是否一回事?之间有何关系?如果没有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思维将处于混乱状态。如果说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而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确的思维脉络,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性显得非常重要。
 

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3x-y-1=0与3x+y-5=o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