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开展游戏化教学设计_学习
小学 数学如何开展 游戏 化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如何开展游戏化教学设计?数学教师在采用游戏教学法时,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游戏,重视游戏应用的多样化,并在游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容易形成正确的感知,而对于抽象的、复杂的理论则兴趣不高,游戏教学法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融入有趣的游戏中,这样学生通过合作互动,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对上、下的概念、动作,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而对于前、后、左、右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为学生做好头饰,让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认识前、后、左、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易于接受所学新知,更好地掌握各种位置关系。在掌握了基本的位置关系之后,就可以学习难度大一点的内容,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走,学生在看图时往往以自己为参照,认为上楼梯的小朋友靠右,而下楼梯的小朋友靠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表演,几名学生站成一排走到讲台的时候转弯,这样左右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也理解了人面对面的时候,左右是怎么变化的。简单的游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抽象的知识,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愉快地投入新知的学习中。
以游戏培养合作意识
数学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愉快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游戏教学法一般采用竞赛的形式展开:首先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各组间进行竞赛。要想取得胜利,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任务。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教学“购物”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开展购物游戏。游戏规则为:每组各设一名导购员,其他同学为顾客,大家手中有10元的代金币,要求购物不少于两件,列出式子表示你购买物品的价格,导购员算出应付的钱数并找零。在10分钟内,哪组的交易量最大即为获胜。在交易计算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计算,一旦出现错误,判定该组出局。游戏开始后,各组同学纷纷行动起来,挑选自己的商品,并尽可能地用尽自己手中的代金币以避免找零,从而节约时间。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结果进行清点,公布比赛结果并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购物兑换人民币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用自备的“学具人民币”进行模拟购物。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规律,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动手操作,获取实践经验
我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强化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经验,效果很好。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拼、剪等操作,获取实践经验,然后推导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作引导点拨,而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知识直观化
例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感知到一个手指的宽度、图钉的宽度等大约是1厘米。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抽象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然后抽象概括,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4.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总结
新课改提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总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主持者。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我采用师生比赛,看谁很快判断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游戏,在游戏中,我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总结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妈妈去百货商店买杯子,杯子的价格有4元一个和6元一个的两种。她付给营业员40元,找回了4元。你能说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学生们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了四种答案:①买了一种杯子的。(40-4)÷4=9(个)或(40-4)÷6=6(个);②买了两种杯子的。6元的买2只,4元的买6只, 或者6元的买4只,4元的买3只。在这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藏着悬念,这些悬念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重视学生悟性的培养,提升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悟性,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教师要主动跟学生交朋友,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敢于并乐于在教师、同学面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深思到一定的程度时,才有可能产生顿悟。有了顿悟的迹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培养参与意识,因材因时施教
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每一节课都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使他们不仅对学习有兴趣,还有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习出色的学生不感到乏味,又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产生一种“我好喜欢数学”的情绪体验。笔者认为,教学中可采取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教学,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还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引导学生去思考。必须注意的是: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
二、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都要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如何开展游戏化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