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搞好数学教学_学习
如何在搞好数学教学
如何在搞好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数学的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多动脑,多思考,这就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就必须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就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填补学生的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新教材的“想一想”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还可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采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的过渡。例如在创设了大象过生日的情景后,从过生日的场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一步步的去实现教学目标。
领会教材意图,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笔者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
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笔者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妈妈去百货商店买杯子,杯子的价格有4元一个和6元一个的两种。她付给营业员40元,找回了4元。你能说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学生们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了四种答案:①买了一种杯子的。(40-4)÷4=9(个)或(40-4)÷6=6(个);②买了两种杯子的。6元的买2只,4元的买6只, 或者6元的买4只,4元的买3只。在这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藏着悬念,这些悬念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对学生投入了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就会加深,关系更加密切,这是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尊重自己、诲人不倦的教师,也对老师讲的内容深感兴趣,讲课时语言亲切,多鼓励、少指责。在提问题时,耐心细致,加以点拨引导,肯定学生的长处,补充其不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讨论时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倾注自己热情的关怀和爱护。
对一些自卑的学生更是要给予关注,热情备加,在回答问题时用温和的语气说:“真聪明,答对了,你的表达能力进步了!”“这个问题还能回答得更好一点吗?请再想想。”“你的见解很独特,再讲完整些就更好了”等等。这样启发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让获得表扬的学生增添了信心,让有所欠缺的学生也看到了希望。整节课使学生都保持了良好的心绪,使学生轻松而主动地听课。这样,教师的授课就具有吸引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就需要应用一些感性材料来配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开发材料中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的因素,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使用学具进行拼、量、画等操作,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认识一百以内的数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百根小木棒,然后说:“我们现在看谁先数出来29根木棒”,这时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好胜心理,当学生争先恐后地数完时,再提问“怎样摆放木棒能够很清楚地看出是29根木棒呢”。这样的提问很快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29是由两个10与一个9组成的,大家想想看怎么摆放能够更清楚呢?”学生豁然开朗,最后他们总结出来,10根木棒为一组,两组木棒就是20根,剩下9根,这样很容易看出是29根木棒。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现在有29根木棒,那么再加上1根木棒一共是多少根呢?”学生会齐声回答“30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数学上的抽象思维转为直观化,使学生间接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敢于大胆探索,主动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
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人的许多经验对我们现代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数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新旧知识之间往往有重要的联系,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以经验和旧知识为前提。让学生用旧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不仅可以记得更牢固,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课程中,因为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自己推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一个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无论在平时做题和考试,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记得很牢固,并且更加乐于用旧知识自己推理出新的知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在搞好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