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 小学 数学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只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脑筋,多花心血,认真研究大纲,努力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内容而造成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践
 

学生没有切身体会的事物,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教师应为学生制造实践的机会,来找方法理解它。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点?(等底等高),接着问:“他们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接着问“既然不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请学生用圆锥的容积装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几次能到满?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又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可让学生先剪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一目了然。
 

对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而产生的难点,教师要抓住其本质区别
 

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质的不同,再联系实际比较,让学生归纳出异同点,然后进行对比练习。如,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教学:教师要从含义、公式、单位的对比、反复练习,从而掌握面积与周长的知识。

对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可采取用精简语言,分层提问的方法
 

在计算法,形体的公式的推导,应用题概述和解题思路等。此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有意让学生说,在此基础上根据推理来提问。例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经过一系列演示,已经明白了公式的由来,但怎样把这一过程叙述出来呢?我提出下面一组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什么图形?(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什么?(3)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什么?(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学生再看书、口述,就容易了。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情境”包括“情”和“境”,“情”是指主观情感,“境”是指客观事物。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通过对外界信息的加工,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其中情境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然后形成数学模式,再回归生活,本来是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学生有着非常多的生活体验,但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却把许多有生命的东西教死了,把许多有趣的内容教得索然无味了。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好学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以乐观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解放学生的“脑”,训练思维能力
 

虽然我们总是提倡素质教育,但仍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的,根本没有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依旧“题海战术”、“万能方法”。我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估算”,他是以学生的旧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如83×2≈160)引入教学的,接着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通过后来的讲评订正,老师概括了这样一个结论:“估算时应方便计算,又贴近准确值。”在得出结论之后,老师又出示了大量的估算练习,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虽然大部分学生看似都能估算出得数,但是其中却存在着许多弊端:第一,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作用;第二,束缚了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的思考。
 

同样是这一节内容,专家吴正宪老师就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她先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了大象的体重刚好是六次称石头的重量,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去估大象大概有多重。学生的算法五花八门,但是吴正宪老师并没有否定,而是根据学生的算法总结出了四种估算的方法: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在这道题里用哪种方法是最恰当的。在此基础上,吴老师又出示了另外一道题:“妈妈去商店买三样东西”,价格分别是:53元、42元、22元,请你估算一下妈妈应该带多少钱才够?有的学生往小里估,看成50+40+20,也有的学生往大里估,看成60+50+30……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估算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思维得到了升华,解放了学生的“脑”,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要“多表扬少批评”
 

在教学中,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老师就应该发挥作用,去表扬、激励他们,把消极对抗转化为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让他们都有答对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才华和得到肯定的机会,对天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少批评,多教育,使各种程度的同学都能得到收获,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在课堂上,激励的手段相当之多
 

比如考试也是一种激励的手段,虽然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都害怕考试,而好的同学则相当愿意考试,因为每一次的考试都能使他们得到肯定,受到老师以及家长的表扬,还能得到学生们的羡慕,然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结果却正好相反,以致于他们对考试有了恐惧的心理。这时,老师就可以采用一些手段,比如一些课堂小测验,可以出不同的考卷,通过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会使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生进取的信心与勇气,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得到满足。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成功的欲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巧借顺口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数学知识不但逻辑性强,而且还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可巧借顺口溜,化难为易,变枯燥为乐趣,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是学生常常听得头晕,虽辛苦却不得要领,既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又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妨利用顺口溜:大大取较大(如x>8,x>4 取x>8),小小取较小(如x<8,x<4取x<4),大小小大中间找(如x<8,x>4取48,x<4 无解)。给出这四句顺口溜学习,学生就能兴奋起来,整个课堂上,学生都会积极而愉悦地利用顺口溜学习,并为运用顺口溜解决了自己觉得困难的题目而感到高兴。
 

再如:我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就归纳为:“二次函数抛物线,主要性质记四点:先记开口对称线;再记最值与顶尖;一般式化顶尖式;所有性质便出现。”这样学生容易记住,让学生学起来也显得轻松愉悦,同时,学生对学习数学也感兴趣。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比较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与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区别,需要通过比较加深认识。比较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区分易混淆概念等,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 在教学新的概念的最初阶段,可引导学生观察具体材料,运用比较方法发现材料中的共同因素,使它与其他无关因素区分开来,为抽象概括出概念做好准备,从而使学生的比较能力得到培养。如教学“有余数除法”,可以设计不同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后,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余数总是在比除数小的范围内变化,而和被除数与商的大小无关,这样的比较就为抽象概括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作了准备。
 

教学新的概念时,在练习中安排适当的“变式”训练,让学生进行比较,能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比较新旧概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新概念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概念,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排除旧概念对新概念的干扰,并使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综合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概括出数与形的概念,必须进行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逐步学会对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如低年级学习数的组成,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的同时,也初步接受了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又如学生学习圆的时候,可通过学具操作及比较、分析、综合,发现直径与半径间的关系等概念。
 

思维表现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在学生学习概念时,让他们叙述概念的研究、发现过程,并帮助他们把话说完整、正确。有条理的、合乎逻辑的说话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概括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都是抽象的,因此,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对于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如果在概念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作基础,任何概括的思维活动都只能流于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帮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概念。
 

例如通过下列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三分之一;把一根线段平均分成五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根线段的五分之一;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九份,表示这样的四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九分之四等。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逐步理解、领会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九分之四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单位“1”的概念就能比较自然地概括出“分数”就是把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这样,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