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品德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3.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把好数学语言关
 

数学语言分为三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教师要有准确的数学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把语言的准确性作为备课的一个内容,做到语言准确、精练、简洁。思路要清楚。叙述要有条不紊。
 

把好数学概念关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许多错误常常与“概念不清”有关。为厂把概念讲明白,使学生容易理解,能表达、会应用,可采取“欲进则退”的策略,先把概念讲授的起点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巳有知识卜,由此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使学生看到活活生牛的概念形成过程从而掌握概念。然后}耳在这个基础卜强调概念的本质属性,注意概念间的区分,加强概念的点接和间接运用,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更加牢固。
 

把好储备数学模型关
 

数学题时涉及的“模型”,也就是在解一类题时共通的方法和题目的形式,教学生不断做作业和辅导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见识更加广泛,使脑子甩的模型更加丰富。当在看到题时,如果能感觉到这个题日以前好像做过的,那时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我现在也可以这样做,就说明学生巳经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脑子里的数学模型了。还有一类模型属于“容易错误的模型”。一道题日做错了,教学生立即反思,这样反思不会耽误多长时间,似从此以后,你就把这种容易错误的模型记下来,你就可以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模型是要一个个去积累的,因为这种题与题之问的相似点、共通方法、密切联系,不能用文字能简单描述的,只有白己去做题,去理解,去分析,才能慢慢地储蓄这些模型。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游戏活动,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玩、好动,对于游戏有着莫名的热衷与浓厚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再对学习没兴趣,只要教师能将教学内容与课堂游戏形成完美的融合,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知识点的学习活动当中,并且学习质量及其效率也能得到最大限度上的保障。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灵活运用小学生爱好游戏这一心理特征,将数学知识以课堂游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相信如此既能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切实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真正实现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小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如讲认数8时,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巩固了8组成,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第二,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第三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第四,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
 

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

激励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展、创新;而数学的应用,又“优化”了学生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例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对顶角相等”等公理。就是人们在“实践一一创新一一再实践”的数学结晶。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人的思维在现成的知识体系中不活跃,而在形成知识结论的整个探索过程中比较活跃。在教学中,若单纯地讲,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趣,不能进入思维的境界,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后,再用课件演示倾斜程度的变化。同时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适当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持续。这样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思维的情景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到多种结论的发散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固定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确定未知结论,并这个过程充分去求解这些未知结论。揭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益的尝试,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品德教育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