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传授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提问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例如,在《向量》一章中,可以用概念质疑法:为什么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为什么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教师在教学中常这样问学生,也等于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可不断提高其问题意识.

开展编题活动,让学生会说
 

学生的编题过程是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教师可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生活现象,思考能否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思想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一过程用文字语言表示,编出一道数学应用题.这一作业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编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勤于思考的精神.学生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想问、敢问,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进而体会到提问是一种愉悦的学习方式后,他就会不断地尝试向老师、学生提问.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认知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师先提出一个通俗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约0.1毫米)对折30次,这叠纸大约有多厚?在学生作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立即倍感惊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探究,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切入课题,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体会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和简化意识。评述数学思想,提炼数学方法,提供学习的有效武器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自然将问题表达清楚,除去次要的干扰因素,突出概念的核心着重发掘概念的深层含义,从语言上体现数学的特点,精简恰当,准确有据,逻辑性强。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化繁为简,对课本中较复杂的问题进行提炼,使其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渐渗透方法意识与简化意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方向,克服对数学的恐惧感,找到成功感,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一一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倡导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以致用,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现实生活当中以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例如:我在教“概率初步”这一内容时,指导学生提前利用假期进行生活调查,并做适当的数据记载。课堂里,师生进行调查交流。
 

又如在教学《多边形》一章中平面镶嵌问题,先让学生课余观察建筑物的外装。内装都是些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实地参观学校新建教学大楼的磁砖,图案设计,再结合教材中的图案设计找出什么样的图形才能拼出平面,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感悟平面镶嵌的含义。课后请学生应用所学的镶嵌设计一个商场门前广场的地面,并为设计书写说明,这又使得生活“数学化”了。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体验数学美感 ,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等等都使人产生美感。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也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兴趣中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才的关键.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归根到底是正当需要的培养.”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要早期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辐射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高层次需要把人的活动引向远大目标”.
 

如在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告诉学生,学生可以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教师都能迅速判断所写出的数能否被2、3、5整除,学生愕然,于是好奇心激发了,大家争先恐后,随心所欲写出了许多数让教师判断.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把能被2、3、5整除的数归类,并引导学生寻找其中奥秘.学生的求知欲在此时被激活得淋漓尽致,在玩中学习,在乐中求知,效果不言自明.
 

在障碍中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数学课标中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富有挑战性.在学生认知过程中,适当设置一些跳跃性、障碍性的情境,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当已有认知结构与待建认知结构产生新的矛盾时,学生从中寻觅某些链接点,分析归纳异同点,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推动思维品质提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评价适当,会利于增强自信心”.
 

例如,在学生认知“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教材在对其侧面展开图的描述有局限性,课本中只描述了一种情形,还有其他情形,要求学生探讨之.这是一个认知障碍.但学生运用已有认知结构是可以跨越的.因为有障碍,才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这时,学生有的展开想象,有的合作交流,有的操作学具,终于发现了以下情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高,它的宽是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可能是正方形(圆柱的高正好与底面周长相等),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通过分析,它们的共同点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成功的愉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之潜滋暗长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意识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