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怎么教都不会_学习
孩子数学怎么教都不会
孩子数学怎么教都不会?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各种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数学教学策略,使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使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实施小组合作式教学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对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审视,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活动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即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最后环节,教师是的参与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基本上没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输入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进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就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每个人都用剪刀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动手前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剪得又快又好,而且得到的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创作完毕后,大家互相欣赏剪出的作品,交流剪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对一组交通图标进行观察,说明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结合自己前面的动手剪与交流的结论,对“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这一问题进行合作讨论,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阐述本组的想法。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且使数学教学面向了全体学生,班里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并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实施兴趣性教学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呆板无趣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的状况,所以,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使数学学习变得好玩有趣,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快乐愉悦的事情,从而在内心真正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使用趣味性的方法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一上课,我就组织学生玩了一个名为“反口令”的游戏,即我说一句话,学生做出和我说出话语相反的动作或语言,如“举左手”,学生要做出“举右手”的动作,“坐下”,学生做“站立”的动作,“赚了1000元”,学生要说出“赔了1000元”等等,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了其中,在这一游戏结束之后,我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在一上课就玩有趣好玩的游戏,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教授时,学生也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而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一、运用亲切的言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动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状态,和蔼可亲、自然大方的言行举止将令学生有种亲切感,从而拉近师生距离,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生会主动汲取、乐意接受,课堂效率也会明显提高。比如,用微笑的表情,信任的眼神,甜美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构筑愉悦的学习氛围等。
二、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有意识地运用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技巧,如用导课艺术、开课艺术、板书艺术、结课艺术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好奇的欣赏中愉快地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接收到更多的知识。
三、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生动新鲜的教具比常用的教具更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色彩艳丽的结构新奇的教具比小的色彩单调的结构平常的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动教具和让学生能操作或能拆卸组合的教具,比静止不动“死”的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双边共同操作教具和学具比只有教师自己操作教具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做到这点,利用教具的直观性进行教学,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为听故事是小学生的第一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会令学生终生记忆犹新。利用故事的悬念和生动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故事恰当地讲解一些数学知识,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既强烈又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一、借助生活情景,让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对一些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易懂,就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生活情景中帮助学生解决矛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的关系,笔者在教学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A同学和B同学是同位,假如没有A同学,你能说B同学是同位吗?同样的,没有B同学,你能孤立地说A同学是同位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因数和倍数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这样不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开放性地去探究、发现新的有关数学知识。例如,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笔者对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一是自己演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投影上演示“圆的周长”,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一个形象的感知;二是自已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各自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长;三是观察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圆的哪部分有关,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不通过测量,你能想办法算出来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增强成就感,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某一活动兴趣的原始动力。客观地说,满足所有学生的成就感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区别对待,采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当学生真实感觉到自己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时,内心所产生的巨大成就感是不可言喻的,由此带来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更是不可估量。
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用“活”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完全拘泥于教科书,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用好教科书,教师应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的课程之创造者。如:唐彩斌老师利用超级画板这个软件自编综合实践活动:圆与正多边形,让学生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更深刻地认识圆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培养了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同时又感受到图形之间的变幻,感受并欣赏了数学美;刘松老师利用中国语言的神奇,把一句话变两句话或者把两句话说成一句话,虽然形式变了,它们的意思一点也没变,来探索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有趣现象;范新林老师更是向教科书里有些内容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转变,所以教师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可以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个性化课程。
要把学生教“活”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面互动的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在教师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教师应采用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在比较的过程中,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同时,教师也应看到各种方法中不一定存在孰优孰劣,不能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解题,而是鼓励和支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用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解题,如:袁晓萍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封闭图形的周长时,就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并掌握一般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采用了绕、滚、折、量……等不同的方法,后让学生汇报:①有哪些不同的方法?②有万能的方法吗?③有简便的方法吗?④我们的方法有哪些优点与不足?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捕捉课堂“亮点”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应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茫,袁晓萍老师在主讲《有效的课堂倾听与回应》这个主题讲座时说到她在一节数学课上教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时,有一个孩子就:“哦,它们与0相乘后,都爆了”,一个“爆”字点出了这节课的重点。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孩子数学怎么教都不会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