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数学教学目标

怎样确定数学教学目标?全面的、科学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不限于对数学学习内容的评价,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愉快,是否对内容有兴趣,是否对数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解题不可见题发挥
 

“解题”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探讨研究。解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途径。我们不必讨论数学教学要不要解题,要解多少题,而是要研讨解什么样的题,如果都是“好”题,自然非常必要。如果再追问怎样的题才算好题,那更是需要研讨的了。数学学习与解题的关系显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慎重分析。一味摒弃解题,可能导致学生数学水平的降低;一味主张解题,进行题海战术,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解题”这样的传统话题值得深入细致研究,研究“解题”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名义对数学题妄加指责,而使数学学习趋向另一个极端。
 

记得曾有多位文化名人对数学题“有一个水池,单开进水管,注满水池要5小时,单开出水管放完一池水要8小时,如果同时开两个水管,几小时能注满水池?”大加指责。其实这种批评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样的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农田的灌溉,经过a田灌溉b田,影院进场和出场同时进行,飞行工具能源的耗费与输入等,都是这种情境。不可否认,适当的解题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富有现实性、趣味性、基础性、挑战性的问题理应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内容。但让人遗憾的是,日常教学中可能绝大多数的“解题”还是相当的程式化、机械化,难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数学学习要注重提升素养
 

承认“解题”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并不是无限制地扩大它的价值,毕竟解题只是数学学习的途径与手段,绝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学者呼吁从关注“双基”到“四基”,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学习不只是解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将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书写,学会合作。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研究小学数学教学50年,他有一个治学心得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这正是对数学学习目标的精辟提升。
 

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数学学科的特点的话,那么加上一个定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数学思考。比如,百货店的促销信息,人们不仅会关注哪个折扣低,还会关注标价的高低。美国统计学家戴维・S・穆尔的《统计学的世界》一书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误以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水深而溺水死亡,从侧面反映了数学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1)“触景生情”。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利用电脑上设计的程序,使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吊车上的沙土徐徐流下,慢慢形成一个圆锥的形状,学生由“趣”生“疑”,教师趁热打铁问:看到这堆沙土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就能争先恐后地发现问题:这堆沙土的形状叫什么?这堆沙土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这堆沙土的重量有多少吨?怎样测量它的高?
 

(2)“扪心自问”。如在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给你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得出了圆的面积最大,他们通过计算、讨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激动之情溢与言表,在交流、评比中,有的学生反过来问:“如果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周长谁最大?”有的说“如果把这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沿着一个墙壁围一个篱笆,可以围成哪些图形呢?这时谁的面积最大?”
 

(3)“我问他学”。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就当前的数学教学,学生提出、发现问题的方法有:①提与本节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如重点、难点、疑点;②对自己不懂的或似懂非懂的知识进行提问;③对自己以为值得怀疑的事物进行提问;④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精心选取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意义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比如:在二年级“时、分、秒”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放一分钟学生喜欢的音乐,让学生或跳绳或拍球或读书或写字,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会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从而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从小学会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在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产生亲身感受与体验,将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化难为易。
 

二、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能有效帮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样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在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兴趣。
 

引导学生自学数学的策略

动手操作,巩固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好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启迪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分数初步认识”时,学生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我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学生出现不同的折法:如横向纵折、纵向对折、沿对角线折。这时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张纸在比划着,在琢磨。一会儿,她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经过中心这点的任意一条线都能把它平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都来了兴致,纷纷折起来,结论和那个同学说的一样。富有创意的操作,不仅激励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实践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1)让学生看书自学,再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并汇报实践操作的体会。有的学生初学画圆没有成功,教师让他们说出原因,圆规针尖滑动画不好,需要固定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画圆时发生变化,所以画的不圆,叉的大小要固定不变。
 

(2)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不同的位置分别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再问:这两个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得出:定点决定圆的位置,定长决定圆的大小。(3)用尺子在一个圆内让学生分别画出圆的半径和直径,提问:你能画出多少条?在画圆的半径与直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各有无数条,从而得到圆作为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学生通过以上实践操作,不仅发现了问题,而且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确定数学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