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学生学好数学

怎样教学生学好数学?数学的教学不像语文那样有着华美的词语和有趣的故事,相反的,数学知识1就是1,2就是2,有着固定的公式和规律,看起来很简单,听起来却是很枯燥。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进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些题目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其内在因素,利用一切有用的条件,进行对比、联想,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开拓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等非常有效。例如在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化简:sin2αsin2β+cos2α+cos2β—1/2cos2αcos2β。
 

对于这个例题,我引导学生从四个不同的思路出发。思路一:复角→单角,从“角”入手。思路二:从“名”入手,异名化同名。思路三:从“幂”入手,利用降幂公式先降次。思路四:从“形”入手,利用配方法,先对二次项配方。通过此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函数中同角基本关系式、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以及降幂公式等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把这些知识形成网络,弄清了它们间的联系。要让学生从一题多解中深入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掌握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

重反思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道例题、每一堂课进行反思总结,通过反思让学生去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一般规律,揭示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更加深化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提高和优化解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到“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时,通过相关习题的训练后,让学生反思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学生得出以下结论:解决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直接法”和“间接法(排除法)”。
 

其中用直接法求解时,应该坚持“特殊元素优先选取”的原则,优先安排特殊元素的选取,再安排其他元素的选取。而选择间接法的原则是“正难则反”,也就是若正面问题分类较多、较复杂或计算量较大,不妨从反面问题入手,试一试看是否简捷些。特别是涉及“至多”、“至少”等组合问题更是如此,此时正确理解“都不是”、“不都是”、“至多”、“至少”等词语的确切含义是解决这些组合问题的关键。所以,经常性地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不管是对一道题的反思还是对一堂课、一章节内容的反思,都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再认识,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小学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注重语言表达,促进学生思维
 

理性的思考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就得让他们学会思考、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不仅会做题,还要用语言表达做的过程。说出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探索具有的规律,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如教《商的不变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就发现6×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学生的发言,应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发言权利,要给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动口。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说,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交换,使学生能言善辩,逻辑思维慢慢得到发展,为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1)设置障碍,促合作。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识强,并不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教学中要注意设置障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问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与合作。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会到快乐、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创设条件,勤交流。教学中尽量地压缩教师讲解的时间,放手让学生面对面地共同解决知识疑难,友好合作做实验,热烈讨论辨是非,学数学的过程也就是学交往、学合作的过程。
 

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要设计过于完美的过程,要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发展。因为,作为一个自立的人,学生的成长需要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我们面对的是能力、经验不尽相同的学生,提出同意的要求,不会适应所有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尽量根据显示自己的能力。如在作业布置上,分为必做和选做内容,既使所有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又使能力强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不觉得是负担,反而正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巧用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探究,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把新授内容和练习内容编成一个个串联的故事,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习“几和第几”时,教材中正好有一幅猴子捞月亮的情境图,结合讲解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几,学生理解了既可以从上往下数戴草帽的小猴排在第几,又可以从下往上数戴草帽的小猴排在第几。再如在教学“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问题”时,教师给学生讲了《小猫钓鱼》后传:上回说到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这一次小猫吸取教训,和老猫一样,一心一意地钓鱼。已知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鱼。老猫钓了20条,请问小猫钓了多少条?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参与
 

尽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参与数学学习。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讨论,小组里必须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恰当搭配,选出组长。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让小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圆形纸板和装有9个石子的小纸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先动手分一分,看哪个小组分的方法多,然后进行讨论。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让学习好的学生发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不会讲的学生,让他们先听,然后跟着一起说,最后由小组长总结分数的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上述一个纸盒中的9个石子)和单位“1”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全体学生对分数意义都有了明确认识,每个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一系列安排,既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和展示的机会,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学生个体自主参与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能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理解深刻,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学具、收集数据、观察、综合实践一类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经历、探索。这类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考方法。
 

营造数学课堂气氛

开展讨论,活跃课堂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在一堂课开始可以用一些导入语或故事来引导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据分析,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度不会很持久,有的学生只能维持十来分钟,之后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的初始阶段,都可以通过谜语、故事等儿童容易接受并且喜闻乐见的讨论形式,真正做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比如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国的时间比英国时间早8个小时。有一天,一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打电话给英国的猴子朋友,大熊猫告诉猴子说现在是早上6点,他在看日出,很漂亮。猴子生气地说大熊猫骗人,说现在是黑夜,没有太阳只有星星。那么同学们,我想问一下熊猫在中国的时间是早上6点,那么英国现在是几点呢?这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方式以及讨论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又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去探究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创设多个问题情境,使课堂活跃。而提出的问题或故事应该尽量贴近生活或发生在学生身边,更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教师的教往往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激起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老师先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2-3x-4=0”,问学生这个方程有几个实数解,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有两个.”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任意准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计算一下有几个实数解,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有两个实数解,哪些只有一个实数解,哪些没有实数解.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一元二次方程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有怎样的实数根,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解方程,能准确地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情况吗?”学生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教学生学好数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