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数学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数学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今天,朴新小编就带来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实际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有这样,所创设的情境学生才乐于参与。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教师创设实际情境——教师与学生做”开汽车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教师后面(也就是汽车上)有7名学生。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位同学?(7位)教师到站后,停车,又上来了3名同学。汽车再启动,教师又问又上来几位同学?(3位)汽车上一共有几位同学(10位)。又到一站,停车,下去2名学生,教师问现在汽车有几位同学(8位)。这时抽象出算式:7+3-2=8。游戏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这样,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理解算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境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它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经常编一些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间,我编了一个”猴子吃桃”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巧妙自然地引出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它最爱吃什么?老师这儿有一个猴子吃桃的故事,想听听吗?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它两个大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随后,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1个桃子了)并说道:”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小朋友们让我们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随着故事的讲解,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教师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要知道教无定法,然不可无法。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下去,会使课少几分吸引力。高明的老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奠定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在我的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知识技巧。

把握学生心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内化过程中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条性、经典性的内容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我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在流畅幽默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工整清洁的板书、合理恰当的教学顺序的安排等各个方面上下功夫,而且要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来优化学生的知识功能,优化教育功能。G.波利亚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创设“愤悱”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现成的知识,也不应满足于简单地解决一些问题,而应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促使他们不能单靠已有知识和习惯就可解决,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当学生跃跃欲试,处于愤悱境地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反映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产生思维热点,不断使你的课产生高潮。设疑时要在“巧”字上设疑,设疑贵在巧,时机要巧、地点要巧、方法要巧。在“关键”处设疑,设在难点和重点上,在“无疑”处生疑,在学生容易忽视而又与“关键”处相关的平淡处巧设疑难,使学生从未知无疑转化为渐感有疑,从而引起思考。
 

搞好数学课堂氛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学习“方位角”时,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各种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把全班同学分成红、蓝两队,分别坐于教室两边,在教室中间画上十字形(交叉点为原点),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方向。然后由红蓝两队分别派代表向对方提问并指定对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与所提问题相对应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红方要求蓝方的张三表示出“北偏东面4500、距离原点100厘米”的位置,则张三就应站到表示该点的位置上,如此轮流提问,大家一齐评判,累计得分,决定双方的胜负。
 

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已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4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若a>0,则a=( );若a=0,则a=( )若a<0,则a=( );(4)你还能得出其它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象的图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几个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银行的利率”、“打折的销售”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创设矛盾情境,在比较批判中发展思维。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多数学生具有合众心理,习惯于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致,习惯于老师怎样讲我就怎样做,人云亦云。这种合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不协调,推动学生在争论中去解决问题,各抒己见,让他们的认知过程彼此交火碰撞,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创造的灵感。
 

例如:在教学“约分”时,当学生用12/18表示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后,我没有急于引导学生去认识什么是约分,以及如何去约分,而是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画图表示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几分之几”这一关系。结果,不出所料,绝大多数学生都老老实实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数分成18份,并给其中12份涂上阴影,以表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这时,我不动声色,接着出示如下两题:①五年级有男生150人,女生20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②学校有男生1000人,女生120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要求学生在算出结果后,通过画图来表示两者的分率关系。面对需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00份和1200份这一艰巨任务,学生望而却步了。见时机成熟,我及时引导他们思考,仔细观察男、女生的人数,想一想,除了平均分成200份,1200份以外,能不能使平均分的份数少些,但也能准确表示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稍作思考恍然大悟:150/200不就是3/4吗?1000/1200就是10/12,也是5/6,12/18也就是2/3,它们只需要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6份和3份,便可以准确地表示出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分率关系呀!就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约分知识,通过画图这一方法,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悟出来了。
 

创设交流情境,在开放协作中发展思维。
 

一位名人曾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数学教学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教育的精髓。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创设各种形式的交流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经过分析、比较、筛选,发现最佳思路、解法或结果,使个体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升华。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我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我给予了肯定。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创设数学的教学情境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