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习惯于把形象具体的问题逐步抽象化,也就是形象逻辑转化为抽象逻辑的过程。今天,朴新小编就带来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通过游戏启发自主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从教师主导逐渐变成学生主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特别是在数学课上,大量的练习使得课堂显得了无生气,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很难显现出来,所以教师应该主动通过一些趣味活动或者游戏来呈现课堂,并且贴近实际和生活,从而达到培养自主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可以让学生依次说出4的倍数但是数字中没有4的数字游戏来熟悉乘法表并且锻炼反应力与集中力。积木是学生都玩过的游戏,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建筑物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以及最稳定的图形。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启发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视角去认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事物。

二、分组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
 

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数学问题更是如此。分组讨论的形式让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经过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还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得出更好的方法,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如何切三刀将一个蛋糕分成六份,针对这一问题会产生出不少于10种答案,这六份可以等分或者不等分,可以从上面切也可以从中间切。学生在探究解题思路中每一步的不同选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解法。这种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能理解其他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并且这种方法对以后的学生工作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性格决定创造性思维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仅由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决定,更重要的是靠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或者说,是由性格决定。是否有自己计划的目标;是否有不怕艰难、不断努力的毅力;是否具备艰苦奋斗、执著拼搏的精神,这些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在学海中畅游和具有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己远大的目标,并且按照自己的计划去一步一步实现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不像语文具有的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数学知识较抽象、枯燥、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生计算9加几时,采用读儿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很快地掌握方法,我将9加几的计算过程编成儿歌:“看到9,想到1,把几分成1和几,9和1凑成10,10再加几得十几。”以此来帮助学生计算。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快掌握了计算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二、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呆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红星,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红星和圆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红星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红星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红星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红星比圆多,红星可以看成是哪两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红星?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红星多,圆少,红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三、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让学生做“送信”的游戏,教师准备了一些信箱,学生拿出自己做好的算式卡片,通过计算把它放在相应的信箱里。这样促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创设数学教学情景

尽量地直观教学,努力地创设情境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有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环节与层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探索欲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首先我在课前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组准备:完全相等的两个等腰梯形纸片,完全相等的两个直角梯形纸片和完全相等的两个任意梯形纸片。其次,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今天我们来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同学们有办法探索出它的面积是如何求的吗?”接着,孩子们分组大胆实践,积极讨论、分析归纳。最后,学生汇报情况,老师画龙点睛――不管是那种梯形,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一(a+b)×h÷2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迅猛发展时代,媒体资源十分丰富。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体、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将一个圆形,对半剪开,只要半圆剪开的三角形足够的细,足够的多,那么,拼成一个长方形的长就几乎是直线的了,其长方形的长就是此圆的周长的一半,此长方形的宽,就是此圆的半径。通过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孩子们直观地发现,圆的面积公式为:S=长×宽=πr×r=π2。
 

搞好数学课堂氛围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