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_学习
初中 数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今天,朴新小编就带来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侧重复习巩固知识,树立信心;丙层次组学生作业题侧重于简单模仿作业,完成书本上的基础习题,反复演练,或将难度较大的课后题拆分成几个小题,使他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分层
有了问题,才有数学知识,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时,笔者把教学的内容也进行分层讲解,为了能使课堂上解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笔者的整个课堂设计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比如,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时,老师在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后,让学生充分理解“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概念,会利用公式am·an=am+n(m、n是正整数)进行运算。在让学生进行板演时,给学生出这样几道题:①计算a7·a3;②计算-b4·b5;③填空a4·a( )=a7;④运算(-3)8×(-3)3;⑤改错x4·x2=x8;⑥已知am=7,an=3,求am+n的值。优生做③⑥两题,中上等学生做②⑤两题,中下等学生做①④两题。中下等学生着重基础题,让他们知道幂的底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中上等学生的练习中加上了正负数的运算,改错题练习他们的判断力,同时要求学生在改错时说明理由,③⑥两题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公式的逆用,在做好第③题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口头提示a7=a3+4=a3·a4,那么学生在做第⑥题时,就会想到公式逆用,am+n=am·an,从而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果了,这两题的练习提高了优生的解题和思维能力。
根据需要,问题分层
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性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三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使之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提问时,思维有难度的问题让优生回答;
简单的问题,让中下等生回答,适中问题让中上等学生回答,这样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例如在介绍较复杂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让中下等生完成y2+2y+1,让中上等生完成(x2+3x)+2(x2+3x)+1,让优生完成(x2+3x-2)(x2+3x+4)+9。这样层层加深设计问题,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也可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实施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1.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通过平常作业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等判断学生的可塑性.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也扎实;二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三组学生可塑性差,基础知识不牢固.同时,二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使三组的学生积极向上,争取到一组或二组.一组的学生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三组逐渐消失,二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2.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一组的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二组的学生是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争取向一组靠拢;三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老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一、二组的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整理到专用笔记本上,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习题,提高其创新能力,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二组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思考,争取进入到一组.对于三组的学生,完成课本习题,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4.对考试试题进行分层.为了检测各个层次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水平各异的考试试题,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作好准备.同时,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保护其受伤的自尊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各层次是动态的变化。教师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使得他们的学习水平比较接近。同时,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分层是动态的分层,有进步的学生可以晋升一个层次,学习态度不好且退步的降至下一个层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逐步解体丙层组学生,从而达到甲乙层次组学生不断扩大的目的。
2、不公开划分学生的层次分组。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在划分各层次时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分层次实施教学,也只能是教师心里有数,是有目的进行的分层,但不能在公开的场合公布学生层次,因为教师一旦在公开场合公布了学生的层次差别,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失去分层次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3、感受成功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质,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很好地处理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初中数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