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数学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明显多了,但活动质量并不高,为活动而活动,数学课堂缺少了“数学味”。究其原因,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不科学是关键。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分析要具有全面性,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简洁性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兼顾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目标。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实现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与教学目标的简洁性之间的和谐统一就成为一项非常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重要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教学目标的简洁性,一是要抓好教学目标中的基本目标,突出重点目标;二是要强调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目标。
 

如我们所设计的人教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节的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2、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代表性;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与双基目标相对应的其他目标,如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一般过程,了解这两种调查的优缺点,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这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制定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前后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表述上有取有舍,充分体现了既要考虑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简洁性的精神。

领会《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要求的整体性,允许教学目标的实现存在差异性
 

学生禀赋因人而异,如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不尽相同,学习的能量大小有别,学习的速度快慢不一。此外,学生在智力、健康、情绪、经验背景、特殊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教育的任务不是抹杀这种差异,而是认识并设法适应这种差异来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方面,目前最典型的做法是实施分层教学。通过钻研教材,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一般而言,低层次学生可从基础性目标开始,完成之后再实现提高性目标,甚至是发展性目标的学习;高层次学生可以从基础性目标开始,也可以直接从较高的目标出发。
 

制定教学目标一

淡化课程目标仅关注知识技能的终极性,注重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预期的结果,因此,教学目标一般描述的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终端结果,没有把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纳入目标内容。在目标描述上基本都采用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
 

以人教版“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为例,过去制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反比例函数)予以解决,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形同虚设。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终极性与过程性的和谐,可以将“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目标制定为“通过课本、黑板、电脑等多种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经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反比例函数)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欣赏数学的美。”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的整合,不仅体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终极性与过程性相和谐的要求,而且赋予了教学目标以“生命”的活力和意义。
 

强调对课程目标进行多维分析,善于对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设计
 

所谓多维分析,就是依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和目标分类理论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所谓综合设计,指根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和学生发展状况的不同层次对教学目标进行通盘思考,并对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多维分析与综合设计是制定教学目标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多维分析关注了课程目标的多元性与均衡性,综合设计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有利于实现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前后连贯、动态整合、形成合力。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要进行多维分析,又要进行综合设计。
 

比如制订人教版《旋转》一课的教学目标前,老师要从宏观上把握它属于运动几何的范畴,知道《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单元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班级学生特点,结合已学习过的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从微观上进行分析:如知识与技能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等。
 

制定教学目标二

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于漪曾指出,“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可见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把教学目标作为讲课、听课、评课的重要标准,这在全体教师中也早已形成共识。也正因为如此,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多依赖于教参、考试、课本的内容,而对教学对象、教学的导向性、教学方式、方法考虑得较少。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难免大而空,或流于肤浅,或过于繁杂,或目标与内容脱节。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而上述教学目标中,“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热情”等实际上都难以检测。再说通过一节数学课就要达到这个目标。似乎也有点牵强。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没有都一样。事实上通过目标检测,也给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那么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合理指导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在日常的备课检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很粗略,对于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几乎都只是照搬教参,一步到位。事实上,教参中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阐释,只是编者的看法,仅仅是我们的教学参考。因为编者并不了解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学只能是空对空,也就谈不上效果了。
 

在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这一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因此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不再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应是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必然要在元认知的基础上经历探究――感受――获得――运用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应该将这一目标分解为可检测、可操作的几个小的目标,通过这一分解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更具层次感。这样有层次感的目标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制定教学目标三

围绕“理解数学”确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制定科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数学的学科特色。数学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才能,所以无论什么数学内容的教学都要以此为总目标。然后,在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中,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意识地训练。
 

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以把握概念本质、活跃思维为具体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比如: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函数”的教学。这一单元的学习,首先需要确立的教学目标是:紧紧围绕函数概念,把分析、寻找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作为单元学习的主线。确立了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接下来,函数的表示、定义域、解析式、图像及函数的性质等教学,都引导学生从分析、寻找两个变量的关系入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握住函数概念的本质,自觉地分析和解决有关函数的一切问题了。比如,2012年的全国新课标卷选择题的第10题,试题考查了函数 的图像和性质(四个选项这里省略)。如果学生平时研究函数一直是从解析式、图像、性质等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入手的,那么这个题就非常容易解决,而且解决方法也比较多。至于多种解法的比较分析这里不再详细叙述,通过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如果教师能在数学学习的总目标引领下,进行不同“数学概念”的教学,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学习不单单是演和算,而需要学习的是各类题型后面共同本质的思维属性。
 

围绕“理解学生”确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制定科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还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储备。比如,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函数单调性”的教学,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研究这节课学习内容在数学中所占地位之后,还需要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学生升入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数学问题的方式逐渐由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依靠形象思维的方式被理性思考和演绎推理这种方式所取代;从知识储备上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通过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已经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形”的直观认识,了解用“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减小)”描述函数图像上升(下降)的趋势,但学生对无限思想的认识几乎为零,所以让学生刻画无限短的一段曲线的增减性,由于从形上无法体现,就需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围绕前面的“两个理解”,必修一“函数单调性”的教学需要制定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学生能体会到从图像的直观性上无法精确说明形如y=0.001x+1在区间(-1,1)的单调性,必须依靠解析式代值计算比较;(2)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在区间上找几个或无数个值带入比较,仍然还无法确定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3)学生能自觉运用符号语言精确刻画无限近的两个点之间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体会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刻画函数单调性的相通之处,即各自的优势;(4)对课本中 的符号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的探索,学生能逐步理解。制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无论是教师的问题设置还是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深入理解,而且,学生也会体会到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方法的变化。另外,极限思想的渗透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也埋下了伏笔,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在听课中笔者发现的现象:一节课接近尾声,在课堂小结中师生不约而同地说,函数单调性定义的学习是为了完成证明题。课堂上关注、促进学生发展,并不是教师的主导行为是随便被学生活动取代即可,而是教师的主导行为通过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设置由“显性”转向“隐性”,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由“被动”转向“主动”。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初中数学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