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艺术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更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导课新颖,产生兴趣
 

成功的导课,不仅能讯速安定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例如教学文字题时,课一开始,教师一言不发,在黑板上板书:“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学生睁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缩句。这时,学生忍不住了问老师:“这节课不是语文课!”老师还是一言不发,等学生缩句后,教师又在这句话的下面写上“45加上1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缩句,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这样的导课,不仅抓住了解答这道文字题的关键,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把三根小棒分别摆在不同的数位上,于是组成了许多数:111、12、102、210、10101等等,经检验,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可见三根小棒无论怎样摆,都能被3整除。然后再让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9根小棒摆成不同的数。这些数是否能被3整除?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探索了新知,而且激发了兴趣。
 

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教学方法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教学方法一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教师如果有了渊博的学识,教学就有了源泉。实践证明,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教师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情,虽然许多教师为科班出身,但所学未必精到,有的教师表面看来知识游刃有余,实则浅薄寒伧,学生很难从其身上体会到教师应有的文化底蕴,而教师也难于以识服人。学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力量源泉,教学艺术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因此,教师能够通晓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掘知识渊薮,真正成为让学生佩服的教师,才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
 

教师必须把新的、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贯彻到教学中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教学也如此。“教有教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因时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诸多差异,教学方法也不能一层不变。教师在教学艺术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浅层次上,这就要求教师竭尽所能,努力探究教学技法,以实现教学的真正高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层出不穷,教师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应该乐于接受新事物,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上“与日俱进”。
 

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教学规律,即指研究教学内容的规律、教学方法上的规律和认知上的规律等。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学生普遍易于接受的规律是从具体到一般,即从感性到理性。以数学为例,当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逻辑的连贯性、积极的创造性角度出发研究教学、钻研教学。例如,将书上的知识进行重组,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等。这样使学生既学得具体、轻松,教师也教得愉悦,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互动。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教学方法二

首先,教师要学会如何包装知识,将创意添加到学习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言,兴趣是人学习最好的导师。如果教师能够在兴趣这个点上下功夫,把知识包装成能吸引学生好奇心的事物,那么教学的成果将是事半功倍的。从小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上看,通常他们都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很长时间,当然这也包括学习。而小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很少对事物能有主动性的思考。因此,教师如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借助某些情境来诱导教学,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避免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反复教学,多研究,多探讨,利用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形象化的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其次,教师应当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乐趣中体味数学的奥妙。大量实践证明,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如果能够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实例,让数学生活化、形象化起来,最后再将其回归于生活。这样,能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生活化了的数学,还能增强其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这无疑将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

再次,由于教学具有情感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关切的眼神、适当的动作、平和友好的态度、亲近的语言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重视与学生在感情方面的互动。除此之外,要随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变化,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避免单一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厌烦。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创造宽松自由的思想氛围。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认真研究课堂内容结构并诱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因为,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最重要的沟通桥梁和教学工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对待学生要以诚相待,懂得发现和赞许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动的。教师需要放下老师的称谓,与学生做朋友。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一起探究和探讨。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还需要懂得如何去发现,去赏识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做学生的“伯乐”。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才能在自我的探索和成功中获得自信,并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数学教学方法三

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只有在积极情感的催化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出民主的教学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心态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倡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善待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又要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学生。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美国有一位生物老师在向学生讲解蚯蚓的时候,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蚯蚓是什么味道的?”老师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尝过。”学生说:“我可以尝尝吗?我尝了能加分吗?”老师说:“当然能。”于是,这位学生把蚯蚓洗干净品尝了一口,然后把蚯蚓的味道说了出来,老师大大表扬了这位学生。后来,这位学生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如果老师不善待那位学生,妄加指责,泼凉水,恐怕抹杀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教师也不要怕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教师教学中的错误,而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教学氛围是安全、自由的,进而他们会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
 

重视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过教师要给学生“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脑,让他能想;解放学生的手,让他能干;解放学生的眼,让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嘴,让他能讲;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能到大自然中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填满。这“六大解放”实际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2)让学生多思考。数学概念的理解、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知识的纵横联系,都要求学生多思考;(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对问题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例如:在初中《代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学中,我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先理解要点,然后大量练习、归纳总结解法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观察、转化、讨论、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耳等活动,充分思考,相互讨论,自己找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法和加减法。这样,给学生以充分参与的机会,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探究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成果。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艺术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