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数学教学活动_学习
如何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才能内化成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观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蓝猫与菲菲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蓝猫与菲菲解疑难。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你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践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也就是说,学习数学应该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法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开发票竞赛的实践活动。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为什么要开发票?”有的说是为了索赔,有的是为了记帐,有的说是买家管理的需要,有的说方便顾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开发票竞赛,看谁算得准、填得好,学生在这种实际的生活情境学习,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体验到生活无处不数学,数学学习与个人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
设计数学活动一
设计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亲自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探索新问题。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当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的过程,交流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并没有戛然而止,而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将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是的推导方法吗?学生们片刻沉思之后,利用手中的材料进一步探索发现:以平均分成16份为例,还可以拼成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2π[WTBX]r[WTBZ]÷4,高是4r,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用2π[WTBX]r[WTBZ]÷4×4[WTBX]r[WTBZ]÷2也能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伴随着下课铃声,又有同学在进一步探索,可以将圆拼成近似的梯形吗?还有其他的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数学探索的热情并没有停止,发现知识的成功感依然伴随着学生,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培养。
创设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育家认为,人们所需的数学可以分为三种水平。一是作为文化的数学,二是作为应用的数学,三是作为理论的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更偏重第一种水平,即作为文化的数学,也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数学,更要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
四年级学习了找规律后,恰逢学校兴趣小组进行五子棋的比赛,每班选拔两名选手参加年级比赛,四个班的选手,每两人都要比一场,要求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比赛方案。学生们有的画图,有的列举,很快设计出了比赛的方案,既详细排列了每场比赛的选手,又算出了一共要比赛的场数。并通过估算一场比赛的时间估算出整个比赛的时间。
设计数学活动二
设计课堂活动,体现教育性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给教材以生活化的新包装,使之具有现实生活特色的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地引发原有认知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使学习过程成为经验的展现和信息的交融。
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一分能干什么》时,我设计有的同学闭上眼睛静静感受,有的同学读课文、写字、跳绳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同时也教育学生一分钟很长,能做许多事,但也是短暂的,如果不好好珍惜时间,一分钟也是转瞬即逝,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设计课堂活动,体现创造性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性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拼组图形时让学生通过对学具卡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言:“今天,我们继续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种基本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练习。这就要看大家是不是肯动脑筋,是否想得好、摆得像。”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开始动手摆学具,有的用两个三角形摆一个大三角形,或一只蝴蝶,或平行四边形,形状各异。同时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看看能不能运用我们手中的学具和已学过的图形摆出其他的形状。学生以小组讨论,发挥各自想象力,摆出不同的图形,如人、狗、兔、船等。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设计数学活动三
设计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取直接的活动经验
操作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通过自己的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具体的事物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虽然这些经验一般都是直接的,需要经过反思、加工和内化,这确实活动经验的基本来源,是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例如,“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是教学难点。学生会误认为边越长角越大,因为同样的角边越长,看起来两边之间的宽度越大,而忽略了其本质属性。一位教师在教学是组织学生玩活动角,把角的两边合拢或张开,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两边长短没变,两边张开,角就变大;两边合拢,角就变小。
接着,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活动角与教师进行比较,其中一方通过合拢或张开角的两边,使两个角的大小发生变化,学生观察发现“两个角的边长虽不同,但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的现象,从而获得“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感知体验。这种直接经验的获得就是通过学具操作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表象后,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比较重趋势线的。当然,操作材料的提供、活动环节的组织、问题的设计和结论的归纳等都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直观体验,尤其要避免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足而形成错误的活动经验。
经历思维活动,在探究中获得建构的活动经验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经验的核心是思维的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思考的经验。如我在执教《圆环的面积》一课时,首先屏幕出示具有圆环特征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其次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具有这些特征的物体,使学生再次感知圆环的特征,形成表象,并抽象出圆环几何图形;
再次让学生制作圆环,使学生在制作中对圆环的特征形成清晰认识,并思考圆环面积计算方法,即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接着出示练习题目,熟悉基本计算方法,学以致用,然而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接着又提出,在计算中是否发现简便方法,在倡导简算的同时,使圆环面积计算方法得到优化(圆环面积等于圆周率乘外圆半径平方减去内圆半径平方的差),认知得到发展。整个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到这问题观察、举例、动手操作、思考等,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掌握基本知识,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的思想方法得到培养,思维达到发展。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