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精心设计问题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堂怎样精心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突出学习的无限激情。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的方法。
提问要抓住正确的时机
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提问只要抓住正确的时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接着,教师拿出一个布袋子,告诉学生,袋中装了黄、白两色的乒乓球共8个,请男女同学各摸10次(摸后放回袋中),黄色代表女生,白色代表男生,摸完后统计结果,看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多,所代表的那一方就获胜。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球。最后统计结果,黄球摸出14次,白球摸出7次。教师这时宣布女生获胜。此话一出,立刻有男生不服气,并提出质疑:袋中黄球和白球的个数可能不相等。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把袋中的球展示给学生看,结果黄球6个,白球2个。这时全班男生大叫,游戏不公平,游戏不算数。教师提问:“游戏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黄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大;白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再比如:“图形的变换”一课,教师再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图形A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B 的?学生就能很好理解。
提问要层层深入,富有层次性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掌握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这教师的提问就显得更加重要。你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起来富有挑战性,就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而老师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比如教学“整除”一课时,教师提问:“2能被4整除,4能被8整除,2就能被8整除;12能被24整除,24能被96整除,12就能被96整除。那我们能不能说:A能被B整除,B能被C整除,A就能被C整除?为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样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与合作交流中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的一系列的思考、猜测、实验、验证、概括活动,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会学习的意义上讲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尝试性、探索性。因此,让学生不断地尝试,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量一量”、“画一画”》时,请学生尝试独立探究摆数的方法,如:先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学生演示“量一量”、“画一画”的方法,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不重复不遗漏的量化所有的测量数据。学生通过自己的测量、探索、尝试绘画,加上与同伴的交流合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如我教学“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时,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操作:“说一说”,根据圆柱与圆锥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说一说,比一比”,是在说和比的过程中,得出圆柱底面是大小相等的2个圆,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圆锥是只有一个圆形底面,侧面展开是个扇形;通过上面“说一说”、“比一比”、“摆一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口说、手动、脑想、眼看,调动各种器官协同活动,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自行发现、思索、领悟、抽象概括。这样,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益。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世界,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这其中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考虑学生生活的环境,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才能够体现问题的价值,同时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尽量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这样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激发探究欲望,拓展探究空间。
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同时化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障碍。例如,针对应用题解题困难的现状,教师将应用题分解成一系列小的问题,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在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的基础上,构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有效性。同时,在问题的而解答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探索,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的习惯。
数学教学如何吸引学生
挖掘自主学习的动机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自主性是人的本性,而动机是自主性的内驱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因此,我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里常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急于思索、联想,探索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的脑子真正动起来,以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有意注意,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解,并主动地探索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贯穿“神奇或太奇怪”
这个主线, 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设定学习目标,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自主学习要有自信心,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引导,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良好的自信情绪给学生一种情境,营造能学、会学的心理优势,消除学生畏惧、紧张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议、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行,树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学好政治的勇气和自信。
指导学生“会学”,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1.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先对教材作大体上的了解。弄清重点、难点、疑点。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好让听课时目标明确,有所侧重,这样也能增加主动学习的兴趣。2.会上课。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带着问题听课;把握教师讲课的思路、条理;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踊跃回答教师提问。打开思维,提高能力,同时还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会复习。在复习时引起联想,加以巩固。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的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地加工和补充;课后还要看参考书,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4.会做作业。在作业中查漏补缺。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方法,发展思维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分解题目,理清解题的思路,独立完成作业;而且学会检查,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我们经常会出错的题目都集中在一起,然后在空闲的时候看看,考试之前再看看,这样考试的时候出现同类题目再出错的几率就降低好多。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经常会发现学生不积极地参与课堂,很多是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引起的。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得让学生提前知道他们一周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他们才能提前有所准备,让学生不打没准备的仗,才能更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比方上一周我的周学习计划:让学生完成第一轮复习课的图像问题和追及问题;学习目标非常具体:(1)学会并理解s-t图、x-y图、v-t图;(2)会找研究对象;(3)用情景图去分析文字,用v-t等图去分析运动,用公式去描述运动,去找位移时间关系;(4)学会找恰好追上或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如此具体的目标,可以指导学生提前去预习,去发现他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具体的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解题的思路与技巧,也便于发现他在哪一部分学习出了问题。学生问题往往就出在用情景图去分析文字中描述的运动:不会画图,或没有意识去画图。他在预习中就可以根据学习的目标与计划去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或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总之,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才会有主动的参与。
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学生的学习有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我们要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因此,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讲解自己的思路时,学生思维总有一些闪光点能让我们捕捉到,这些地方值得肯定与表扬,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如:大家看看这种方法怎样,是否很有新意,格式是否规范……请大家用行动(掌声)来表示。我们的肯定能更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能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让同学们指出来,让学生们有所收获。但是正面引导告诉学生,鼓励说疑求异,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参与;让学生敢于暴露问题,让大家纠正,而不是担心答错被其他人笑话。正面直接的鼓励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热情。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精心设计问题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