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怎样进行创新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堂上怎样进行创新
小学数学课堂上怎样进行创新?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属于语文这类人文学科的管辖范畴。殊不知,数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之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与数学相关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
我们不可否认,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和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一大推动力,那么数学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数学课程,在数学课堂上引入一些跟本节课教学相关的小游戏和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可以积极主动地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牢牢地掌握数学知 识。让数学兴趣促使他们独立思考,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比如,我在教授人教版“认识千米”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千米的概念能够有一个具象的认识,我就将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并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测量的工具,通过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测量出操场跑道的长度,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计算出一千米的距离是几个跑道的长度,这样就让学生对一千米的长度有了具象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数学测量活动,可以使数学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通过学生自己努力得到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深深地扎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觉得实际上学好数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从而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营造开放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的氛围将会影响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情况,也会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数学课堂上,要营造出一个轻松开放的教学气氛,就要从课堂教学的细节之处入手,逐步消除小学生对老师教学权威的敬畏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勇于发 表自己的见解。
要打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勇 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并且用一种平等的交流和探讨,给学生正面的回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让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且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积极的肯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数学课堂氛围在于创新
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红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9个,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过了片刻,有的学生这样做:9×4=36(个),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着。有的学生这样做:9+9+9+9=36(个),我也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又是这样做:18+18=36(个)等,方法很多。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这样,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又是孩子们最熟悉而又乐于参与的活动。可是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课堂常规意识相对薄弱。往往上课铃响后,他们还想着课间的玩乐,说笑不停,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始。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联系教学内容适当地组织短小有趣的游戏,就能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促使他们尽快进入上课状态。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一上课就设计“抢凳子”的游戏:让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随着音乐停下小朋友们奋力抢占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反应快!通过游戏,小朋友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新课学习的兴趣,还在最短的时间有效调控了课堂纪律,让小朋友很快“静”下心来,投入新知学习,可谓是一举多得。
精彩的课堂生成是有效的数学课堂的“美丽光环”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预设与生成是辨证的统一体,成功的课堂,需要预设,也呼唤生成。课堂需要预设,但仅有预设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见课堂上各种活动的情况和细节,而正是这些生动、绚丽的思维火花,才能体现生成的美妙,绽放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课堂生成是不期而遇的美丽。当这种无法预期的美丽出现时,我们要敏锐地捕捉住这些无比可贵的教学资源,只有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课堂生成,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课堂才会闪耀智慧的光芒。
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教学进行的很顺利,通过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总结,很顺利的得出了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此时,出现了始料未及的美丽生成:一生:“只要判断出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也可以断定能围成三角形。”此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发现,让他们自己来论证结论的对错,直到证实结论正确无误。我们会发现学生会欣喜若狂,自豪感,满足感不言而喻。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生活化,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本是人们长期生活得出的智慧结晶,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见数学的身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多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尽量使教学工作更贴近生活。这样,学生们才不会认为数学脱离现实生活,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动机。因此,教师要注意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安排一些联系生活的作业。
比如,在学习乘法数量关系的知识后,笔者设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周末与父母一起去购物时,用所学知识分别计算出每样商品的单价,并求得最终消费总和。学生们都觉得很有趣,参与热情也高。此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数学教育工作不重视学用结合,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笔者认为要高度重视学用结合,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2]。比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商家,在购物过程中,了解如何换算“元、角、分”。在学习“分类统计”时,要求学生统计每周所学的功课及具体节数等。
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艺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感情地去学。这样,师生间通过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学生了解了长方体的相关特征及如何计算单个面的面积后,笔者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并说:“现在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一看,之后,你们就会知道怎样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了。”
学生们都睁大着眼睛,好奇地看着纸盒。然后,笔者又说道:“老师要带你们到这个盒子里面去,现在,你们要闭上眼睛,闭上了吗?等我数一、二、三的时候,你们就进去了。”之后,示意学生睁开眼睛,笔者说:“你们看,现在你们就在大盒子里面,教室就是这个放大了的盒子。”通过引导,让学生将他们熟悉的教室想象为长方体盒子,进而思考如何求得教室的表面积。通过“钻进盒子”与“走出盒子”,将枯燥的教学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重难点,还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原来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加学习动力。总之,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学,从而实现以情动人、情理交融的良好局面。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上怎样进行创新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