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样组织课堂教学_学习
小学 数学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怎样组织课堂教学?不论如何,只要以端正态度为出发点,抓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乐学、善思,就能改变小学数学课堂状况,提高课堂效率。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与数学相关的方法。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人、事物或活动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投身其中,对之产生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会认真观赏、评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等,并对好的作品进行模仿和收藏;对钱币感兴趣的人,会想尽办法收集、珍藏、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种钱币。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再枯燥的东西也能学得津津有味,不仅跳舞如此,对数学的学习同样如此。对数学有兴趣、有感觉,那么对数学的态度自然也就端正了。 既然激发兴趣对端正态度如此有用,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最终改变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数学的情境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既然人们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营造平等愉悦,和谐的氛围,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力求适应老师,想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这样他们会感到心理安全,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表现出高涨的热情。
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的公开课中,尤其是学校里的研训活动,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位学生面对新的执教老师,都努力展现自己希望新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哪怕是老师的一个微笑,都能极大地激励他的学习热情,同时得到心理上的归属于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表现的需要,我在承担公开课任务时,不向班主任索要好生差生的名单,而是满怀信心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并且给“角落里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当然也要注意技巧,以免挫伤出色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首先是独立思考习惯。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是合作交流习惯。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发展受益无穷。
再次是质疑习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第二,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最后是自我管理习惯。小学生虽然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责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定期找组长交流意见,提出建议。对管理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对较差的小组教师要给组长施加一定的压力,让组长觉得自己的小组管理不好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或无能,从而促使小组长更认真地干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构建数学课堂的氛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发挥教学的艺术魅力
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数学教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将数学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用艺术的形式诉诸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乏味的材料趣味话,抽象的材料具体化,灵活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与进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时而出现疑问,时而得到启迪,时而产生顿悟,时而获得成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困惑、有惊讶、有焦虑、有激情、有欢乐的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过程,成为一个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见到许多教师都善于利用数学游戏、启发谈话、学具操作、童话故事等方法,在课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诱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心理,使学生在感奋的情景下,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学习,从而创造出”愤”和”悱”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以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完整,同桌同学补充后,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合作,老师相信你们两人都会非常出色的。”这样,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却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地参加到学习中来。
但如果教师说:“你们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势必在这两位学生的心理上造成阴影,使他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同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投射的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遇上困难的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没有自信的学生以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激趣
用相似美激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认识本身就能激起高昂的兴趣。即是说兴趣的源泉蕴含于学生亲自探索和发现知识本身的脑力劳动之中。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方法之一就是以旧引新,以旧解新。旧与新的相似或相近的因素,是架起由旧通向新的桥梁。数学中的数式相似、图形相似、命题结构相似、方法相似等具体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相似或相近现象,构成了数学的相似美。
相似的因素、相似的条件能够产生相似的关系或相似的结果,所以,人们才能在旧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类比、归纳、猜想等思想方法去拓广原命题,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讲中心对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复习轴对称的性质,然后由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从这三个方面探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用和谐美激趣
相似美主要能使我们解决相似或相近的一类问题,并随着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学生无疑会形成兴趣中心。而数学的和谐美,却能使学生的兴趣衍生,使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广度不断扩大,发展成对数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爱好。数学的和谐美表现在各种形式和层次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各种形式之间在其本质上的和谐与统一,是变换和化归的依据。因此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通过映射、分解、叠加等等价或不等价(加上控制条件)的手段,可使其在新的协调形式下相互沟通,达到问题的解决。例如:垂经定理及其推论。
如“黄金分割”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句至理名言:“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共同的特性,这就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性。”这种和谐性的密码就是黄金分割率。一些名画和雕塑(如维纳斯像),其重心都在黄金分割点上;杰出的建筑物,其矩形结构是黄金矩形。尤其使人惊异的是,许多生物的体形比例也等于黄金分割数,如一位科学家曾提出:在一棵树的生长过程中,约是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数学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为普及它作出贡献。这些美的信息被充分开发后,谁能不被数学美所陶醉,不为数学美而骄傲呢?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