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教师怎样把控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怎样把控课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学习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或辩论,引起学生兴趣,帮助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4、重视教学评价,激活创新思维。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老师都要进行评价,语言或多或少,内容或简或繁。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老师对有创新意识的发言或见解较为深刻的发言。当给予很高的评价,带领学生用掌声加以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创新思维的甜头。
 

5、在学生发言不够深刻或创新意识不够强的时候,适当向深刻、创新方向进行引导,较为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每节课可以评出一个答问最好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容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

使课堂教学富于韵味
 

写诗是这样,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使课堂教学放射出数学知识的韵味。如教学三年级在学习乘法简算时,出示例题25×24,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答。
 

有的学生竟用了五种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种解法,学生用超越教材内容的方法解,自然理由也是超常人的。当学生用“24个 25相加也可以分成20个25和4个25相加”来解释时,我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让他们从“马啼香”中归来,去寻找“踏花”的乐趣,从中悟出发散性思维的真谛。
 

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课堂氛围
 

叶澜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力求适应老师,想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总是倾向于和老师处好关系。当处于和老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他们会感到心理安全,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表现出高涨的热情。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因此,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气氛,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爱心、平等之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个性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大朋友,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通过师生情感的融洽,心灵的沟通,为学生发展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只要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颔首,一句赞美,都能让学生铭记在心,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没有幽默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没有幽默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是枯燥无味的。美国的保罗希地博士曾经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趣味。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如果我们按书上的数学程序来讲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支催眠的曲子。
 

而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艺术来处理数学教材,增强课堂数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活跃,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真、假分数时,有一部分学生老是记不住概念,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一位母亲和她的亲生儿子,谁的年龄大?”学生回答:“当然是母亲的年龄大。”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郑重其事地说:“母大于子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学生听后在笑声中记住了真假分数。
 

让学生喜欢数学的策略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提起情境,我们不免会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多媒体课件成了情境的代名词。其实不然,情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幅图片、一件实物……情境能否吸引学生,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以孩子独特的眼光来审视数学,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 如“圆的认识”一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平静的水面,如果丢进一颗石子,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在学生描述后,多媒体演示:一池宛如镜面的湖水,被丢进一颗石子,湖面顷刻间荡起层层涟漪,一个个圆也就由此生成。由此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往水中丢石子――多么熟悉的情景,将勾起学生多少美好的回忆。利用如此现实而又活生生的情景引出所学知识――圆,自然而然使学生内心达到共鸣――哦,原来数学就在我们不经意的玩耍中,原来数学也可以这样的美妙、迷人。学生在这样充满趣味性的情境中,思维自然会活跃,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地产生了。

互动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丰富性
 

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互动交流的过程。通过互动与交流,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得到调动,个性得到发展,并使看似简单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形体变换等展示出它们蕴藏着的丰富内涵。 如教学“认图形”一课,为了让学生经历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过程,我这样组织教学:首先,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再用手摸一摸、数一数,小组内相互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特点――都有四条边;接着,学生拿出一个四边形,任意折一下,用剪刀沿着折痕剪,看看剪出了什么图形,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剪出的图形,并给剪出的图形取名,从而得到五边形;最后,学生想象六边形的样子,再用手中的五边形创造出一个六边形,并说说六边形的特征。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处在一个开放互动的空间中。通过生与生的交流、生与师的互动,学生不仅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征,而且深切地体验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新知识可以通过学过的知识变换而获得,从而逐步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师怎样把控课堂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