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型课堂怎样设计_学习
小学 数学微型课堂怎样设计
小学数学微型课堂怎样设计?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在教学中,要尽量让情节具有现实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亲切感。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因此设计情境时,应适度回归生活,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复习型”,学生就会感觉“厌”了。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
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1、提供操作的机会。“实践出真知。”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等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的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为存真地辩论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
2、创设交流探讨机会。课标中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大家听,让其他同学进行讲评。学生通过“说算理”、“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一系列“动口”活动,用语言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自主选择学习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同时,人人参与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一)”后,在课后就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个完成:1.能够比较顺利的背出乘法口诀;2.能够很流利地背出乘法口诀;3.在熟练背出乘法口诀的前提下,能够分析口诀中蕴涵的规律。通过这样设计,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氛围,平等民主,快快乐乐学数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学数学,我认为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和开放的,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甚至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三个挑战:一是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
实践证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能真正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只有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说、敢做、敢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变学生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学做倾听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要多关注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绪飞扬、身心涌动的场所。为了做到这点,我在课上常常把讲题和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甚至有时让学生代替老师出练习。就拿讲《二次函数最值的应用》这节课来说吧,我让学生代替老师讲解“求y=x2-3x+2(x∈[-1,3])的最值。”这道题的解法,然后由其他同学评析这位临时老师的解题过程,纠正错误,我只是站在一旁,默默地倾听学生们的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讲题的人是学生自己而非老师,所以他们的积极性立刻高涨起来,再加上要挑这位“老师”的错,这更让他们来劲,学习的兴奋点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就在这一“听”一“评”中激发了数学学习兴趣,更可取的是真正学到了解题的方法。接下来的练习环节我又借机鼓励学生根据例题为别人出练习,学生们便热火朝天地做着由他们自己出的练习,如果需要板演,他们也都会踊跃举手参与。看上去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色转换,却激起了学生的求知热情,我的少言倾听似乎“很懒惰”,难得的是让学生动了起来,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感受别人的思维过程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自我,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掘数学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经过设计,往往可以开发出回味无穷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这样命题:在一座奇特的墓碑上写着:“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的是丢番图,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又活了十二分之一,他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
再过五年儿子出世了,他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这个老头儿在深深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跟着结束了尘世生涯。过路人哟,你可算出了丢番图活到了多少岁?”这样的题目,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做起来十分投入。再如,在几何教学中,充分提示图形的结构美;在代数教学中,善于挖掘公式或方程的对称美;在代数教学中,善于数形结合尽力展示变式美。这些教学手段对增加趣味兴,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极大的意义。
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大多数活泼好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思想容易开小差。枯燥的文字、课本和传统的授课方法,已经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不相适应,教师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效甚微,事倍功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教学过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媒体课件,可以巧设情境,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脑,使创设问题形象化、明确化、直观化。通过声、像、画的形成,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培养、提高、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而又心情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学处于能动和高效状态,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久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想、去参与,主动地想、主动地参与就会有收获,这种收获无论大小都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学生有这样的体验,会更乐于积极而持久地学习。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微型课堂怎样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