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没有兴趣了怎么办_学习
对数学没有兴趣了怎么办
对数学没有兴趣了怎么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数学教学方法。
设计悬疑,“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争论中升华思维。
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
鼓励、表扬,延长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怎么才能对数学感兴趣
学生爱上的数学课――讲评课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逐渐感受到这种课堂的魅力,也越来越体会到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多次实验和调查,高兴的看到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学生家长也反映孩子学习越来越积极投入了,比过去活泼热情,越发可爱了
目前笔者所教数学课中,讲评试卷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过去的讲评试卷课是笔者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还常常是抱怨时间不够,往往课后还要去找时间补讲,或者第二天上课继续讲,这样的讲评课,也是笔者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有详细的试卷分析,统计了每题的差错率,非常明确整班学生的做卷状况,虽然课堂上是有的放矢的讲评,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完美,原因很简单,因为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被忽略,若课后再不弥补,长此以往就是大问题,自然导致这样的课堂不可能照顾到每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多年来,讲评试卷课的问题所在。
动手操作,乐此不疲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乐土,孩子们的指尖上跳跃着智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他们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概括能力,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平均分》一课中,在认识“什么是平均分”时,我创设了熊猫分竹笋的情境,让学生用6个卡片代替6个竹笋,分给2个熊猫,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探究平均分的方法时,我创设了小猴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用20个圆片代替20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一双双小手在活动着,一种种分法也在创造着:有一个一个分的,有两个两个分的……真可谓是奇思妙想。智慧在学生的手上,通过这些操作活动,原本抽象难懂的道理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了。正所谓:“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又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整节课没有华丽的课件,只有20根小棒――老师和学生每人20根小棒。每人数出11根小棒拿在手里,老师说: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别人比较容易地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们摆弄着手中的小棒,很快想出:一只手拿10根,一只手拿1根。为了更方便,老师和学生用橡皮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从而得出10个一是1个十。流畅的思维来自有趣的操作。认识数位是本课的难点,我准备了两个盒子,一个是绿色,一个是黄色。一个十放到写着“十位”的绿盒子里,一个1放到写有“个位”的黄盒子,就像学生的座位一样,数也有位置,这就是数位。这样做能使抽象的数位变得鲜活生动。接着在黄盒子里再放一根就是12,再放一根就是13……直到20,又满十了,怎么办?学生很快反应到:捆成一捆放到十位上,从而顺利得出2个十是20。数与数位这些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特别抽象的概念,在他们亲自操作中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手尖上跳跃着的是智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满怀信心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使数学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精心设计课堂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课堂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设计训练时,要形式多样,题量适中,要有层次,由易到难,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各类学生都能通过课堂训练,各有所得,使课堂效果最佳。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游戏“、”限时解题比赛”、”找错误”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产生参与和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我在讲授”解方程”、”分式化简”等知识时,都采用了上述的方法,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适当的引导,恰当地评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也积极地思考,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关键的。
创设耐人寻味的结束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捷、精练并且恰当的结束语,对整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将结束语设计的耐人寻味,就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时,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那么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呢?我们下一节课将接着学习。这样使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同学下课后就迫不及待开始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后作业应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但又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课的知识都能达到消化,理解和巩固,我通常会设计一些比较典型的作业题,让各级各类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怎样让孩子喜欢数学
做学生们的“大”朋友
毋庸置疑,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促进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学习该老师所教的课程。作为老师,我们如果想要我们的形象从高高在上的老师变成平等的朋友,受学生们喜欢,受学生们欢迎,我们就应该放下身段,拿出一副真诚和学生们交朋友的姿态,多和学生平等的交流、聊天、游戏。比如我们可以早早的去教室,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也可以像唠家常一般和孩子们聊聊日常小事,聊聊他们的烦恼和得意。
在这里应注意的是,不必着急、不要太刻意的去和同学们亲近,要慢慢来,同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通过长久的接触才能建立起来的。在平时的课堂上以及课堂下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多关心学生,多帮助学生。在发现有学生闷闷不乐时,虽然我们可能不是该学生的班主任,但是我们也可以去积极开导该学生,积极帮助该学生。如果说师生之间需要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大桥,那么平时的小小帮助就是这座桥上一块块砖,没有这些平时的小小帮助,情感交流的大桥谈何建立?
制造悬念,以疑激趣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也说: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提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进数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故意给学生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局部,让学生判断它们各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次出示时,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第二次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回答是钝角三角形。而第三次露出的是一个锐角,学生很干脆的回答锐角三角形。此时,我默不作声,掀开一看,原来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要判断锐角三角形只看一个角是锐角从而作出锐角三角形的结论是不充分的,只有三个角都是锐角时,才能断定它是锐角三角形,这就克服了学生思维中的惰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秒。
再如一些易混易错的计算题,比如75+25-(25+75)与75+25—25+75两道题看似都一样,数字顺序、大小相同且运算符号也相同只是一个()的区别,如果不认真审题的同学往往就会把75+25—25+75做成了第1题,算出来都得0,其实是错误的。还有138—27+73和138—(27+73)两题学生也经常会混淆,常把第1题做成第2题。在这里单一个小括号就给学生制造了不少悬念。因此也让学生重视了括号的作用,有括号与没括号时,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自然计算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对数学没有兴趣了怎么办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