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一年级的数学

怎么教一年级的数学?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走进校园,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再加上许多学习习惯没养成,要让他们坐下来安心学习还真不容易。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数学教学方法。
 

把童话和故事引入数学学习
 

(一)运用童话增加趣味,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受到美的陶冶。
 

如课堂活动:情景图――荷叶上5只青蛙,有1只正在往水里跳,要求列减法算式。我是这样描述的:冬天到了,青蛙正在紧张地进行游泳比赛,“扑通”一只青蛙抢先下水了。我再用语气和体态一夸张,同学们个个笑逐言开。因为我知道这几天全校都在准备冬运会。马上列式:5-1=( ),第二名下水了……第三名下水了……第四名……第五名……
 

上课已处于尾声,学生精力已开始分散,通过故事与运动会一烘托,又激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学习。在此,我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
 

(二)运用童话进行思想教育,陶治学生的情操。
 

如,情景图是一把直尺,从6以后数字没有了,10以后直尺折断了。我先进行这样的描述,学习用具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帮助我们学习,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例如直尺帮我们画直线,帮我们量长度,但今天一位好朋友受到伤害,谁愿意帮助它。“人之初,性本善”,大家跃跃欲试,我出示例题让他们观看,并说明6以后皮肤受到伤害,数字不见了,如何帮助它?同学们都立即动手填好了数字。我又讲10以后肢体折断了,如何帮助它?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但结果也只是一片叹息声,我明显地感到,他们已受到深深地触动。

运用图形、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书上有许多情景图。利用情景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生动活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再要求他们叙述出来,一举两得。还可以自己手动绘制图形。如出示一道题,为了达到全班掌握或巩固提高的目的,可以让他们画图形来分析数量关系。讲长方体、正方体、球,名称一出示,书上的图例一观察,再要求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他们最喜欢这样的练习;在画与观察的基础上,我又布置用小棒来做正方体。
 

一石击起千层浪,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但有人用小棒做成正方形,还有人做成了正方形上边一个三角形,我把它讲成是小矮人的家,并给它画上一洞门;还有人是上下两个正方形连着,我都没有大惊小怪,发现有人完成了,就表扬他,紧接着又有许多人完成了,就这样层层推进,大家做得很开心。再用小棒做长方体,要求长的一边用两根小棒,这次要顺利多了。做园柱体是用两个圆片,再有两根小棍,一下子就做好了。也许是积累了刚才的经验。我认为经历了这样一个探索过程,学生能自我生成许多东西,自己也得到了煅炼,学到了知识。收集了多方面的信息,获得了许多想不到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怎么教

让学生手动起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做数一数,摆一摆的题时,我至少花费5分钟时间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这种题,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面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例如,在学习6的分成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六个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很快有了不同的分法。这时,我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分,比如,一边按照12345的顺序,那么另一边就是几呢?同学们来试一试。”
 

学生很快发现,一边是12345,另一边则是54321。这时,我继续让学生动手操作:“那么,你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7可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7可以分成(123456),(654321)。这时,我启发学生:你怎样才能最快地记住他们呢?这时,有不少学生学激动地说:“老师,我发现规律了,左面一组数和右面一组数的顺序是相反的,我记住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轻松学到了知识,还从中总结出了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应用,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刚教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数学课,那真是“惨不忍睹”,教室里根本没人听我说的,因为他们都会啊,但这样下去肯定是不可以的,所以我用自己最擅长的多媒体来上课啊。多媒体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小学数学一年级复习课该怎么上

明确任务,给孩子讲讲复习的事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一学期,还没经历过这样的考试,我认为有必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期末考试。既要让孩子明白期末考试怎样进行,又要让孩子们的思想重视认真复习,同时也不能给孩子们过重的负担,造成孩子害怕的心理。开始复习的第一天我用5、6分钟从三方面方面给孩子讲,期末考试的作用——考察这学期你学习的知识,是不是学会了。
 

期末考试的方式——全年级、全校同学同时开始,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卷子。考试那天咱们班不是郑老师读题,换其他的老师,你要养成耳听题、手指题的习惯,认真读懂题目要求。期末考试的重要性——考试完就要过年了,你们一定会去爷爷奶奶家,亲戚、朋友家走走串串,别人一定会问起你考试的事情,你一定要努力复习,取得好成绩,高高兴兴过新年!
 

回顾整理,我学习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以后还要学什么
 

每次新学期开始我都会让孩子看看目录,这学期我要学习什么?复习时也应有回应,让孩子回顾梳理自己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会提醒孩子,现在请打开你的便携式“小电脑”,开始搜索——我学会了什么?看谁说的多?在孩子的交流中,我以提纲的形式汇集梳理出学习的内容。
 

我认为复习不仅培养孩子由繁到简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孩子由简到繁的能力,于是我要求孩子进行细致的思考,每个知识你学会了什么?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课堂上我是这样说的:假如我现在是位老奶奶,你能告诉我认识钟表是学啥的呀?孩子说:认识钟表,我知道了时针、分钟,会认整点、半点。再比如:还有的孩子说分类我学会了,学习用品分一类,玩具分一类。把两部分东西合并起来,用加法,从整体里拿走用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学生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角色——“商场小经理”,“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知识真正融入了现实生活。
 

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么教一年级的数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