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怎么教数学_学习
一年级怎么教数学
一年级怎么教数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时间短,不可能整节课都在听教师讲,他们能维持的时间大于是在15~20分钟,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数学教学方法。
多媒应用,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刚教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数学课,那真是“惨不忍睹”,教室里根本没人听我说的,因为他们都会啊,但这样下去肯定是不可以的,所以我用自己最擅长的多媒体来上课啊。多媒体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让学生手动起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做数一数,摆一摆的题时,我至少花费5分钟时间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这种题,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面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年级教学,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书写方面十分重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要把10个基本数字的写法,作为书写第一关来抓,让每个学生都明确笔顺,找准落笔、行笔、收笔的位置,对照课本练习书写。在一年级上学期坚持天天练,在“田字格”里严格训练数字的端正书写。学生养成了书写端正的良好习惯,也会使学生更加端正学习的态度,更加细心,题目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怎么教
让学生动手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例如,在学习6的分成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六个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很快有了不同的分法。这时,我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分,比如,一边按照12345的顺序,那么另一边就是几呢?同学们来试一试。”
学生很快发现,一边是12345,另一边则是54321。这时,我继续让学生动手操作:“那么,你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7可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7可以分成(123456),(654321)。这时,我启发学生:你怎样才能最快地记住他们呢?这时,有不少学生学激动地说:“老师,我发现规律了,左面一组数和右面一组数的顺序是相反的,我记住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轻松学到了知识,还从中总结出了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置问题情境
单纯的数学问题往往比较枯燥、单调,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例如,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我给同学们出示课件:春天来了,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准备召开迎春联欢会,这时,树上有3只百灵在唱歌,树下有5只小兔在吃草。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有几只动物?学生很快写出算式:3+5=8。课件继续展示跑来5只猴子。
问题:现在有几只动物?8+5=13。然后继续展示:从池塘里跳来3只青蛙。问题:这时有几只动物?13+3=16。不一会儿,刚才唱歌的百灵飞走了,问题:剩下了几只动物?16-3=13这时,4只乌龟慢慢地爬过来了,问题:最后剩下几只动物?13+4=17。由于课件直观、形象,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很快就算出了问题的答案,消除了不少学生因见到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而产生的畏惧心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课前游戏导入
刚进入上课的时候学生还无法从课间玩耍的状态进入学习状态,无法全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紧扣课堂新知的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让学生对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如在上课初始,让学生玩“乘坐公交车”的游戏,公交车每到一站就有人下车,有人上车,通过上下车的游戏,学生感受到有关加法和减法以及加减法混合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更乐于学习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重点、难点在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内得以顺利解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捉了5只小鸟,并讲了一个故事,5只小鸟都出去捉虫了,问:“窝里还有小鸟吗?”生答:“没有。”“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0。”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了0的含义。用生活中的素材吸引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
课中游戏穿插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注意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插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知识,主动学习,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6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在用纸做的帽子上分别写上数字0~6,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快速地找到和自己相加和是6的另一位朋友。学生在紧张而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6的组成和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学生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角色——“商场小经理”,“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知识真正融入了现实生活。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一年级怎么教数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