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也就是要关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全过程,经历各种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取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学习。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上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明白学生想学到什么,以此确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从而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9的认识”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9只是比8多了一个,数的组成、读法、写法方法上都一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迁移解决了新知识。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又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已有生活中见到的角,图形中见到的角等经验,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尽快地调动已有的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重要理念。所以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让孩子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对学生生活及兴趣进行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从数学的角度说,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人为规定的,但这种规定又有相对的合理性,与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后顺序基本一致。
因此,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不能脱离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例题是“用50元钱买一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容易理解应先算买一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50-20。但是列成综合算式“50-20÷5”后,根据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已有的运算顺序的规定与生活经验发生了冲突。为了使50-20÷5改变运算顺序,能够先算减法,需要添加“( )”。因为紧密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和对其发挥的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会体会得十分清楚。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一
多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
传统教学,为了实现结果目标,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做,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两头”实施分层次教学,鼓励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历程中收获成功。我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填空,想一想,你们的根据是什么?(板书:15÷5=()÷()=()÷()=()÷()=……)接着出示今天要研究的1.5÷0.5这样的问题,通过引导观察发现这道题除数是小数,该怎么办?启发学生思考后得出新知识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这两方面的知识有关系。
放手让会计算的学生尝试计算,请还不会计算的同学上台和老师继续研究。这时,我结合生活实例:铅笔1枝5角,1元5角可买几枝?(3枝)让学生列出算式(1)15÷5=3(1元5角=15角)(2)1.5÷0.5=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5÷0.5=15÷5让学生说说他们为什么相等,这时再启发学生发现:左边是今天要学的算式,右边是已学过的知识。实际上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就行了,这样学生就都会做了。 相同的结果,不同的学习历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两头学生(尖子生、中下生)的发展,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重要体现。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多启发引导,少灌输传递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够由其他人代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他们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决不只是模仿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但是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仍有许多教学跳不出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怪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经常只是简单的传递和灌输知识,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教学,许多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然后直接要求学生观察分母并进行分解质因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虽然学生在老师的强制灌输下,能够机械的模仿知识,但对知识并不能获得深刻地理解。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课时:在学生完成分数化成小数的计算后,并不急于让学生观察分母,先让学生讨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这跟分数的分子还是分母有关系呢?引发学生猜测和争论,有的学生就提出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来论证,如:(能)(不能)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观察分母,最后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课堂中,这位教师敢于放手,善于启发,不越俎代庖,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争论、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评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二
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说数学”指数学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每个学生都在相互讨论,在交流气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维方法。
如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自然数的新的分类后,我提出了新的问题:下面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3、17、22、37、87、1、85432,你是怎样判断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是根据约数的个数来判断”;有的学生说:“我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约数,然后再看它是质数还是合数”;有的学生说:“我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自然数除油1和它本身外还有没有其他约数,如果有就是合数,反之就是质数,如85432它肯定有约数2,所以一定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的表达、争辩,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1.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教材中的一些新授的知识转化成“玩耍”的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学习。
2.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动手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三
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深刻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他们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决不只是模仿者。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教师先是指导学生画出一个底20厘米,高10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用剪刀剪下。然后提出能否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接着是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合作,没有太多的示范和言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似乎有点“烦”,但在“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每人手中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能拼成相同的长方形,面积相等,对知识有了深层的感悟。本课的教学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
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不同,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两头”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改变这种差异。
我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填空,想一想,你们的根据是什么?(板书:15÷5=()÷()=()÷()=()÷()=……。)接着出示今天要研究的1。5÷0。5这样的问题,通过引导观察发现这道题除数是小数,该怎么办?启发学生思考,得出新知识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两方面的知识有关系。放手让会计算的学生尝试计算,请还不会计算的同学上台和老师继续研究。这时,我结合生活实例:铅笔1枝5角,1元5角可买几枝?(3枝)让学生列出算式(1)15÷5=3(1元5角=15角)(2)1。5÷0。5=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5÷0。5=15÷5让学生说说他们为什么相等,这时在启发学生发现:左边是今天要学的算式,右边是已学过的知识。实际上根据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就行了,这样学有困难的学生也会做了。相同的结果,不同的学习历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两头学生(尖子生、中下生)的发展,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重要体现。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