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数学兴趣_学习
怎样培养数学兴趣
怎样培养数学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有效方法。
同课异构-高效教学的助推器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教学设计连续执教的教研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全面的展示各学校、各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在比较与鉴别中,更利于改革的推进及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同是一堂“行进间变向运球”的新授课,有些教师以基本的技术为授课手段,拓展游戏教学。有些教师以基本的技术为授课手段,拓展战术教学。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就有一定的差异性,打开教师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
是落实高效备课的有效途径,因为有时候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并不代表实际的可行性。通过几种不同上课方案的实践之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与反思活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比对,分析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教学,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同课异构”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它用理论诠释实践,用安全解读理论;它可以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也能创造性的生成自己的案例,进而形成新的思想与风格。这正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
教学沙龙-高效教学的加速器
传统的教研方式使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丧失,成为被动的聆听者,自由思想与个体意识被埋没;而教学沙龙这种教研方式则为教师创设了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邀上几个同行,沏上一杯清茶,播放一段音乐,确定一个话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汇聚与成熟。利用这一教研方式,教师们可以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谈感情、议策略、找办法,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种真切开放的交流给教师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启迪。
教研沙龙的目的是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享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因此,开展教研沙龙要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确定,切忌指令圈定,沙龙可由学校组织,也可由教师自发组织,可以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教师交流。由于教研沙龙是轻松的,因此切忌随意和肤浅。这就要求每次沙龙活动前应确定好研讨主题,明确活动的重点;沙龙的准备工作,包括发言人、主持人、地点、时间、形式等,要提前做实做细,力求实效,给教师带来实惠。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沙龙的总结与拓展,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以宣传和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沙龙对有效教学的加速器作用。
数学培养兴趣方法一
课堂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总是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得根据教材内容给予一定的刺激,巧设悬念。如教学“小数点搬家”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黑板上写出了3个数“3、30、300”,问这3个数相等吗?谁能用等号连接这3个数?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了疑惑,3个大小不等的数怎样用等号连接?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学习内容上。
同时还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后有的说:3元=30角=300分;有的说3米=30分米=300厘米……老师又问:谁能加上同一个单位名称后,将这3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回答:3元=3.0元=3.00元……师又问:刚才像3元、3.0元、3.00元……这些数量是相等的,那么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构建充满激励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由此我课堂教学中边教边激励,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例: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当小组同学表现最佳时,教师不但对个人进行鼓励,还对所在小组进行奖励,小组每表扬一次,教师就奖励一个小正方形,看哪组获得的正方形多?如:第2小组获得如下的“小正方形”奖励。
教师在课堂小结时提问:这个小组获得多少个小正方形?(8个),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数一数,第2小组共获几个正方形(11个)。把激励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评价了哪个小组这节课表现好,又检查了学生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倍功倍的效果。
数学培养兴趣方法二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08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培养兴趣方法三
优化师生关系,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协调起来,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为此,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堂结构要合理、教学方法要得当、教学内容要适度,尽可能的迎合学生的心理规律,促发他们的直接兴趣。
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情境活动与认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打破自卑感,树立起自信心。为他们创造显示自己长处的条件、机会。
因为,表扬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为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这一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长久下去,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后进的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大胆的探讨,各抒己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总结,在疑难之处,给以帮助;关键之处,给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对知识进一步追求的信心,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老师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圆柱体实物,有饮料罐,水杯,饼干盒,月饼盒等,我也准备了茶叶盒。
问学生:饮料厂的厂长委托我,招聘一名设计师,招聘要求: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饮料罐,小组同学合作学习,计算出做这样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比一比,看哪组的方法好,计算准确。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讨论得非常热烈,各抒己见,都在阐述着自己的方法。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喊起来:“我找到方法了,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同学们豁然开朗,都在积极测量,认真计算,最后达成共识。在这一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愉快地获取了所学的知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培养数学兴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