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课情境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课情境?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数学教育的前提。而数学教学应发生在现实的情境之中,数学知识应在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建构,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创设情境方法。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小学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平移和旋转”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电梯、火车平移等例子,或者将风扇叶片、螺旋桨旋转等例子,引入课堂,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平移、旋转这两个概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还能够让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当教师在举完例子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一些现象属于平移或旋转?此时每位学生都各抒已见,有学生可能会说:升国旗时是一种平移运动;汽车匀速直线行驶也是一种平移运动。如此可见,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使学生奇中激趣,凸显情境教学的有效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设置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年龄乘以5后加上19,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3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的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我将代数式(5a+19)×2-38化简得到10a时,学生则会发出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这一情境的创设在学生后续学习中具有很好的实效性,特别是在解决代数式这一类问题时更是为学生找到了有效的突破口。
 

数学创设情境方法一

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意识。如《方程与等式》这一内容,由于对天平熟悉,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由此引入课题,并抓住契机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跟小组的同学说说看。”在此,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去观察、发现;带着疑问,自己去体验、探究、交流。我适时引导、帮助,使学生探究的自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又如:教“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通过演示创设如下情境,在一片草地上一根绳子把一只羊栓在木桩上,羊在咩咩地吃草。学生感到很新奇,兴趣一下子就给调动起来。我乘机引导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问题:羊最多能走多远?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等等。学生从观察到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提出现实数学问题,激发了积极思考的动机,唤醒了创新意识,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意识,进而喜欢数学,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从而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我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数学创设情境方法二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联系现实生活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课情境?小学数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而且要传授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味地讲授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使他们感觉十分枯燥,会造成课堂氛围不活跃等后果。因此,想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必须联系实际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当下,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呈现被动学习的姿态,不懂得如何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或者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合作、交流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

 

3.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年级有所变化。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大多对颜色、声音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尽量多创设内容活泼、表达生动、活动丰富的课堂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编儿歌、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帮助他们学习;而对于年龄相对较大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他们在合作交流、自我探索中发掘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习的自信。
 

4.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度而行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不是活动越多、形式越丰富越好,而是要适度而行。如果在一节课中创设十几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学生只会感到手忙脚乱,不能很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这违背了设计的初衷。因此,教学情境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内容及教程的类型进行精妙设计,做到适度适当适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情境中来,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数学创设情境方法三

避免情境缺乏数学味。
 

要认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重现。过多的无关活动不仅不利于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情境创设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熟悉和理解的
 

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完全无能为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正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情境能激发学生真正地思考
 

一个蕴含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情境,是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境呢?我认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蕴含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且预设了这样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突出了学生原有认知方式的不足和新认知方式的作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巨大力量,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原有认知方式的不断反思和超越。当然,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所有课的导入及教学中都必须有一个“情境的创设”。
 

情境应蕴含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当我们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和理解的情境,是否就意味着这是一个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情境呢?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有时我只注意了情境创设的趣味性、直观性,往往忽视了蕴含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何使情境创设蕴含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那就是让这个情境中总有一些数量或关系是不能直观感知的,需要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去发现。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课情境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