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技巧_学习
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技巧
提问一定要讲究技巧,在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时间等方面都要精心考虑,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际,做到提问的有效性最大化,实现教学目的。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技巧。
1.分层提问
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知识和认知水平不可能完全相同,提问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整个班级的基本情况,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运用。同一个问题,问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谈得上合适的问题,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需要的问题不一定能够适合中间的那一大部分学生,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对于优等生来说就太简单乏味了。所以提问一定要分层提问,既不打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优等生的进一步努力。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数学教学所提倡的。
2.在关键处设问
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或思维方向错误时,教师的一句巧妙的提问往往能使学生恍然明白。在教学乘法的推导时,学生往往立足于原来的连加运算的规则,每一步都亲自加。老师可以把加数的个数逐渐增加,一个、三个、五个、九个、十五个。。。后面突然提问,如此太烦,有没有更简洁的算法呢?一语把学生的思维从连加规则中拉了回来。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关键处设问。
3.在适当的时候发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教学二年级的《认识直角》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用自备的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如果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总是一条水平而另一条边竖直时,可以适时发问:“你们如果一直保持某个姿势累不累?直角也一样啊,如果让它保持某个姿势,它一定会很累的哦。””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一定会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在开课前设问
教学某一内容时,不妨一开始就设计一个核心问题,作为该次课的导向目标。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一个数,扩大25%后又缩小25%,这个数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还可以设计为“一个数,缩小25%后又扩大25%,这个数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这就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定下了目标。并且在学习中,学生容易体会到增加或减少都应该有一个基础参照标准,而且每一个参照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数学老师提问技巧一
在各知识点上进行开放性提问。
开放性提问是教师提出的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解决方法的问题。它和传统的提问有很大的不同,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一个发散性提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我们这样做可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知识的习惯,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离开教师也能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在实践中还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教,教后同学为老师打星,师生互评,主张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挑战性。
以提问将课内知识延伸。
学生学习不应以解决问题为终点,而应当去发现新的更多的问题,这样才会积极进取,不断进步,持续发展。教师在学生将问题解决之后,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改变问题难度,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引导学生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
让学生自主产生问题,学会自我提问。
老师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问,变“学答”为“学问”,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准备在预习、课内及针对具体题目的解决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实践,针对具体题目的解决策略做法如下:读题后自我提问,进一步理解问题;在解答时自我提问,确定解题步骤;解题后自我提问,进行回顾和反思。
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老师提问技巧二
(一)提问的科学性
教师首先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提问既要正确,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应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的问题必须正确合理,切不可太偏太难。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情况,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能力。因此,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到”。
(二)提问的趣味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多思维互动,培养学生有意义的交际能力,多渠道的信息交流。
(三)提问的相互性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的双方活动。一方面要求教师全神贯注地介入活动中,通过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更新领域、更深层次去思考、去探索;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可以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相互提问,以营造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教授《图形的平移》后,笔者提问:如果你是老师,你用什么基本图形让同学们来设计图案呢?班上一下炸开了锅,有人提出都用正方形来设计图形、有人提议用等边三角形来设计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数学老师提问技巧三
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的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的提问。
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
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