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数学课上的教学活动_学习
如何设计数学课上的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数学课上的教学活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提升独立思考、分工合作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说说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
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教学要从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的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亲近数学。
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作一次调查。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然后播放一条主要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场面,引导学生想方法统计,为经理出谋划策。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被激活,学习就主动,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观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蓝猫与菲菲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蓝猫与菲菲解疑难。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你枯燥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小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数学活动
数学学习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容易让学生产生数学枯燥、数学难学的学习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认识负数》时,课的开始创设这样的教学活动:蔬菜市场来来往往的车辆正在运进和运出一些蔬菜,请你来当一名记录员,记载蔬菜运出和运进的情况。在这样生动、熟悉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身为“记录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要求他们记录“运出黄瓜200千克,运进西红柿200千克”时,学生采取不同的记录方式:黄瓜200千克,西红柿200千克;黄瓜→200千克,西红柿←200千克;黄瓜+200千克,西红柿-200千克……学生参与的热情被激发,他们在交流、批判、争论中逐渐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记录方式。在如此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轻松地学习了知识,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精心设计操作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一些数学课堂上学生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了,但学生总是被“牵”着动手,学生的操作总是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顺利地完成。课堂中没有质疑,没有讨论,只有“精彩”的答案和教师程式化的表扬。
一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当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后,A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用尺比比它的角,量一量它的边,看看我们的发现是否正确。B老师则这样引导:“我们的观察到底对不对呢?你能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想办法来验证吗?”学生操作后教师让使用不同验证方法的同学逐一展示。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凸显实践性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优化活动课的课堂效果
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在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对于一堂实践活动课来说更是如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来,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何对小学数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学以致用,这是数学学科学习的目的。小学阶段,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巩固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与传统数学教学比较,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偏离数学学习的本质。通过开展活动实践课,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以便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基本事实,学生也许理解于表层,如果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一个需要稳固的桌子,学生是否能够想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否意识这样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简单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主动寻找这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理解蕴含的数学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对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一位同学不能解决问题,这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探究任务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位学生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这样比较复杂的综合实践任务才可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合作、研究、交流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不仅设计好活动的主题,还应引导他们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活动,通过合理的分工,让每位学生都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研究、交流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实践证明,“合作、研究、交流”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有助于改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通过引导他们小组合作讨论,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来研究问题,主动思考,获取体验与感受。让他们在共同的学习中,真正感受到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研究与交流。在此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设计数学课上的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