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_学习
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
课堂的提问应讲究技巧和策略。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就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
面向全体,多维度设疑,深入启迪,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课堂提问要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多维度设疑,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让学生把圆形分成若干等份,让学生观察并提问:①这个圆形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是一个什么图形?②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形的什么?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形的什么?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④那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能否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几个问题起到了架桥设坡的作用,学生自己通过操作、观察和思考,很顺利地就得出了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圆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的出来的。对于这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巧妙设疑,培养兴趣,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钥匙。因此,只有当学生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当学生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用问题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帮助学生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例如:我在教学《反比例的意义》的时候,当学生已经能够初步了解了怎样的两种量是反比例的量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糖果厂包装一批糖果,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如下表。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观察一下,这两个量之间有关系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快速地交流一下。”当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题中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后,我让学生判断:如果告诉你一条绳子的长度一定,剪去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实践证明,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判断剪去的部分与剩下部分之间能不能成反比例。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意义的理解,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技巧一
提问要注意角度
学生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产生探索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积极思维的内部动力。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提出问题,能够使学生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智慧有时就体现在提问的角度上,能够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而有疑”之间。找准一个好的切入点,能轻易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游戏的公平性时,教师一上课就说:今天这节课全班男女同学进行摸球游戏。接着,教师拿出一个布袋子,告诉学生,袋中装了黄、白两色的乒乓球共8个,请男女同学各摸10次(摸后放回袋中),黄色代表女生,白色代表男生,摸完后统计结果,看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多,所代表的那一方就获胜。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球。最后统计结果,黄球摸出14次,白球摸出7次。教师这时宣布女生获胜。此话一出,立刻有男生不服气,并提出质疑:袋中黄球和白球的个数可能不相等。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把袋中的球展示给学生看,结果黄球6个,白球2个。这时全班男生大叫,游戏不公平,游戏不算数。教师提问:“游戏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黄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大;白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一个不公平的游戏,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质疑,生发要把事情弄明白的强烈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提问要注重思维
首先,采用渐进式提问。这一提问方式是指,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是甲问题的深入和继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有很强的逻辑性。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4)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5)怎样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6)为什么求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7这样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采用发散式提问。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与否,与发散思维的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设计发散型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6,根据这一条件,可提出如下问题:(1)乙数与甲数的比为几比几?(2)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3)乙数是甲数的几倍?(4)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5)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6)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7)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
数学课堂技巧二
1.要设计能激活学生思维性的问题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就是说,有效的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直线”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几种不同层次的思维形式,对直线概念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如:①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②你会画直线吗?③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④你能在两点之间画多条直线吗?⑤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⑥不用尺子怎样画出一条直线?⑦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
2.要设计具有探询性的问题
所谓探询性,是指教师的提问要体现探究和询问的思路,包含试探、寻求的语气。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学生应使用探询问题来加以澄清。如教学“9的减法”,教师出示情景:“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4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回答“9-4=5”,教师这时可以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9表示树上小鸟的总只数,4表示飞走的只数,求出来的5表示剩下小鸟的只数。”通过这样的追问,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使用探询性的提问可以诱发新的学习信息,使课堂显得更丰富多彩。
3.要设计具有兼顾性的指向性问题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要有范围限制。一方面,提问要符合教学实际,另一方面,提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提问才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数学课堂技巧三
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我校苏润英老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6-(2+1/3)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4+1/3;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3/3,相减时6又忘了减少1,得4+2/3。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4+1/3或4+2/3,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我听朱老师上一年级的《连加》一课时,他在创编小故事的同时,电脑演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最后再出现1只小鸡。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响应积极,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5+2、1+2、5+1、5-1、5-2、2-1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浪费了不少时间,问题不明确,没能把学生引入正轨。不利于后面的教学。如果她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吴老师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时。给分数的基本性质穿插于猴王分饼的情节:“你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满足小猴子的要求的呢?”“你做猴王,我要四块,你该怎样分呢?”——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导思维,还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